岩羊 又名喜马拉雅蓝羊,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高处,在尼泊尔, 西藏, 和查谟-克什米尔邦。岩羊是雪豹的主要食物。雌雄都有角,公岩羊的角向两边弯,可长达60厘米,母岩羊的角要小得多且简单得多,仅16厘米。研究岩羊和雪豹是1973年乔治·莎勒尔和彼德·马西森进行尼泊尔之行的主要目的,其后马西森写了一本书,叫《雪豹》。
藏名音译:耐亚
别 名:石羊 崖羊 蓝羊
英文名:Bharal,BlueSheep
学 名:Pseudoisnayaur
门: 脊椎动物门
纲: 哺乳纲
目: 偶蹄目
科: 牛科Bovidae
主要特征
体长110~120厘米,肩高60~80厘米,体重45千克左右。公羊角特别粗大,长约60厘米;母羊角很短,长约13厘米。通体青灰色,有一条深暗色背中线。上下唇、耳内侧、颌以及脸侧面灰白色。腹部、臀部以及尾部和四肢内侧部呈白色,尾巴尖黑色。母羊毛色较浅。
分布
中国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宁夏
习性及生境
为典型的裸岩区栖息动物,生活在海拔31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和草甸地带,结群生活,有负责放哨的个体在群外站岗,一有动静,它就发出警报,全群即迅速逃上峭壁。善攀登跳跃,从野外捕获养殖的成年公羊可以跳到3米多高的围墙上,以草类、树叶、嫩枝等作为食物。冬季发情交配。孕期约6个月,每胎1仔。
成年公羊体重七十至八十公斤,角颇粗大,约长六十厘米。岩羊留恋于高山裸岩环境,冬季在海拔二千四百米以上的高处生活,而春季常栖息于海拔三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原。那里虽然光裸无林,似不隐蔽,但除雪豹外,几乎没有其他敌害。况且岩羊躺卧不动时,体色竟与草地上的裸岩十分相似,不易被发现,具有拟态的保护作用。退至高处生活,与低山林区相比,生活自然艰苦得多,然而相对来说也更安全。在那里它逐渐练成行动敏捷的本领,能在乱岩间跳跃,迅速攀上险峻陡峭山崖。
好群居,小群数十,大群数百,由带头羊率领。受惊时,羊群随带头羊奔走逃逸,爬上山脊后,往往回头看望,再决定行动方向。
现状
岩羊在西藏的数量还算多。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