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牧民的蜕变之路

林周县唐古乡藏雄村见闻

2025-07-04 09:16:31来源:西藏日报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奔涌的拉萨河自麦地藏布蜿蜒而下,经热振藏布汇入拉萨腹地。林周县唐古乡藏雄村,便是拉萨河滋养的第一村。这座古老的村落与新时代的脉搏共振,以蓬勃之姿书写着乡村振兴故事,奏响了一曲“变”与“不变”的交响曲。

  藏雄村是传统牧业村,57.9万亩草场滋养着1.6万多头牲畜。2023年,一场变革悄然落地——藏雄村成为林周县“3+3”农牧业改革试点村,破局传统散养模式,创新推行“合作社+农户”联营机制。牧民以草场、牲畜入股,林周藏多容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过去全家围着牦牛转,年收入不到2万元。如今草场和牲畜交给合作社统一经营,我在合作社里工作月薪5000元,年底还有分红,全家年收入翻了几番。”合作社饲养员旺郭藏不住眼底的笑意。

  2024年,藏雄村开发打造出“热振”品牌,有机畜产品认证的牦牛肉干、奶酪走进各类展销会,也曾在苏州亮过相。每斤牦牛肉附加值提升3%,产业链延伸的背后,是15户牧民的增收密码。

  “清晨挤的鲜奶,合作社按每斤12元收购,当天就能变成现金。以前卖奶要去很远的地方,现在家门口就有销路。”藏雄村村民次旦桑珠说。

  数字见证蝶变,2024年合作社收奶量突破25819.5斤,户均增收5500元;同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93.36万元,同比增长一倍。产业链延伸更带动8户家庭就业,酥油、酸奶等6类产品让“热振”品牌逐渐成为藏雄村“金名片”。

  牧场之外,藏雄村的致富故事仍在续写。石膏矿、铅锌矿的开采催生运输业,村集体运输车队吸纳98辆货车入股,驾驶员年收入超8.4万元;甜茶馆、糌粑磨坊、机械租赁等集体经济带动低收入家庭增收。“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改革逻辑,正在破解收入失衡难题。

  “每年将运输公司收入总额的5%归入村集体经济,用于年底给村民分红。2023年是收入最多的一年,公司营收达到1500万元,我们向村集体经济上缴了66万元,那一年入股最多的股东,每台车可分到30万元。”藏雄村村委会副主任、车队队长格桑说。

  当运输货车的轰鸣声与牦牛的铃铛声交织,当传统牧歌与现代机械共鸣,藏雄村的蜕变正犹如动人音符,谱写出发展新乐章。(记者 黄志武 通讯员 刘梦婕)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