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牢记“特殊客人”6年前的嘱托

——西藏林芝巴吉村见闻

2017-09-26 08:46: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孟


  “我更能理解习爷爷的嘱托了”

  ——一个10岁孩子作文背后的民族团结情

 \ 
巴吉村村民达龙(人民网赵铎 摄)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西藏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2011年7月19日,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赞扬这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60年来“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对西藏的发展寄予了殷切希望。他说,加快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

  两天后,习近平走进巴吉村,见证了这个村子老老少少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村民们积极致富的成果。

  老书记达龙那天喜悦地握住了习近平的手,习近平对他说:“祝老人家长寿,扎西德勒!”这让达龙想起自己18岁的时候,曾作为翻身农奴学生代表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说自己在旧社会出生,今天得到的关切和美好生活,都是他曾经意想不到的。

  达龙觉得自己个是幸运的人:“我现在没有什么烦恼了,每天都快快乐乐。”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源自于村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民生改善。在富裕起来的巴吉村,像达龙这样熬过苦日子的老人,真的等来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村民桑杰告诉记者,西藏自治区启动安居工程以来,村民盖房子都会得到政策补贴。桑杰家原来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框架结构的楼房,新楼房花费大约200万,比以前坚固和漂亮多了。

  巴吉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率也已经达到了100%。桑杰介绍,村里的农民群众平时在村里看小病不要钱,住院能报销70%以上,加上民政局、保险公司的补贴,几乎不用花什么钱。

  “生活压力几乎没有了,”桑杰说,“我们的土地都承包给外地人种植,孩子上学不交学费,每家基本都有车,有了困难还有人来帮忙。”

  在西藏自治区“双联户”的服务管理模式下,“帮忙”是联户长的一项职责。2013年“双联户”在全区推行以来,村民以联户为单位互相帮助已经成为一种“新民风”。这对于汉族人钱学正来说,感触尤为深刻。钱学正和阿妞结婚之初,家里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格桑旺久作为联户长,动员村里的党员帮助钱学正一起办起了养兔场。

  “巴吉村真的非常团结,”钱学正对邻居们赞不绝口,“不管你是什么民族,只要家里办事,村里人拿着自己的工具就来帮忙了,根本不需要叫。”最让他难忘的是,有一次雨天跑运输时车子坏在了路上,一位邻居大老远去给他送修理工具,和他一起修好了车。钱学正觉得,村里没有人拿他当外人。

  最近几年,格桑旺久接连被评选为自治区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5年9月,格桑旺久作为13名全国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之一,在北京再次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他颇为惊讶的是,总书记还记得他是“巴吉村的格桑旺久”。

  今年7月,村里10岁的普布拉旺写了篇作文,题目叫《我和远方的客人》。文章里提到,他在幼年的模糊记忆里,见过“内地来的尊贵客人”习近平爷爷。他还记得习爷爷抱着自己,说“长大了要为家乡做贡献”。普布拉旺说,“几年来村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公路变得更加宽了,绿化带上种上花花草草,看起来和城里的一样。现在我更能理解习爷爷的嘱托了。”

  普布拉旺或许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听到的话,就像养育他的村庄一样。

 \ 
巴吉村村民普布拉旺(中)(人民网赵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