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牢记“特殊客人”6年前的嘱托

——西藏林芝巴吉村见闻

2017-09-26 08:46:21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陈孟


  “在村里生活,藏族、汉族谁也离不开谁”

  一叠票据折射出相知相交的和谐民族关系

 \ 
巴吉村村委会主任米玛(人民网赵铎 摄)

  今年大半年过去,仁青顿珠的柜子里攒了厚厚的一叠“票”,那是他给汉族老板开挖掘机的收款票据,到年底一次性结清工资。年底结钱的惯例让仁青顿珠很安心,“我们这里的汉族老板很讲信用,从来没发生过言而无信的事情。”

  “在民族团结方面,这里是党和人民放心的地方。”71岁的巴吉村老支书达龙对记者说,早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时代,巴吉村就迎来过第一批在此安家的汉族客人。

  那个贫穷的年代,17名“看起来漂漂亮亮”的汉族知青忽然出现在村里,陡然增加了村里的人口压力,让对国家政策了解不多的村民们十分费解。当时担任村支书的达龙便耐心地给村民们做工作,告诉他们帮扶这些汉族年轻人的意义。

  “大家慢慢接受了这些客人。我们给他们建房子,教他们开拖拉机、缝衣服、放牛、耕地,大家同吃同住,互相帮助度过了困难的3年。”国家恢复高考政策后,这些学生纷纷考上大学离开了巴吉村。“他们有的去了北大,有了去了清华,都成了有用的人,”达龙脸上溢慢自豪的笑,“他们还回来看我呢!咱们感情一直很好。”

  来自甘肃的钱学正是巴吉村里的两位汉族女婿之一。90年代,钱学正在林芝务工时认识了巴吉村姑娘阿妞,从此决定把家安在巴吉村。今年44岁的他听得懂大部分藏语,跟村民们一起用小车跑运输,家里年收入十几万。眼下儿子成了当地的警察,女儿顺利考上了北京西藏中学,在钱学正心里巴吉村已经是另一个家乡。

  巴吉村如今的两家企业里,几十名汉族员工负责着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不仅带来了技术与经验,也把当地的汉藏交往变得更加无处不在。

  西罗原来是米林县的一位农民,进入宏鑫商砼有限公司工作后,他跟着一位汉族会计学习了两年,现在已经独自负责出纳工作。巴吉村的旺青到公司做搅拌车驾驶员后,和同事何佛祥成了好友。旺青自己开搅拌机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请何佛祥开自己的另一辆搅拌机。他欣赏何佛祥“技术好,性格也好”,总把他带回自己家里玩。

  这两年,村里又多了位新邻居。湖南人陈爱烈去林芝旅游之后,看上了这个秀美安宁的地方。2016年,她退休后搬到格桑旺久家隔壁,开起一家颇具藏族特色的民宿。这家名为“影调小筑”的店成了村里的新鲜事物,村民们经常到她的店里串门、聊天,有时还带着客人来。

  今年9月12日,陈爱烈在微信朋友圈里晒了一件趣事:有客人听说可以亲自到藏族村民家里摘果子,高兴地说要“买5斤”,最后却控制不住买了18斤。陈爱烈说,每当格桑旺久家的果子熟了,就会送一些新鲜给自己,自己于是也向客人推荐邻家的天然农产品。

  作为经常跟汉族朋友打交道的“车队”队长,格桑旺久总结自己与汉族朋友的交往时说:“藏汉群众一家亲,在村里生活,藏族、汉族谁也离不开谁。”而陈爱烈正在打算跟其他村民一起,给店里的客人创造更多接近藏族家庭的机会。她希望更多内地人跟自己一样幸运,能敲开藏民们的房门,看看真实的他们有多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