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他们的诗和远方——首批“组团式”教育援藏教师代表群像

2017-09-07 13:42:03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董鲁皖龙


 
  教育情,师生情,民族情
 
  “涛涛雅砻藏布畔,巍巍唐古拉山前。树刺沟内,山桃林间,三高在那育集群贤。拉姆拉措的蓝天白云,羊卓雍湖的沧海桑田,以诚修身,用勤立业,怀勇明志,追直求坚……”
 
  山南三高校长邹四雄边唱校歌边解释:雅砻为藏文化发源地;扎囊(学校驻地)在藏语中意为“树刺沟内,山桃林间”。“以诚修身,用勤立业,怀勇明志,追直求坚”隐含了学校校训:勤、诚、勇、直。
 
  “我是带着深深的感情写的这首校歌,三高有我的心血,我的魂。”邹四雄动情地说。他一砖一瓦看着三高拔地而起,一条条把三高的制度规矩立起来,把学生教师迎进来。
 
  高寒、缺氧、强烈的日晒、刺骨的寒风、深夜的孤独、无尽的思念……
 
  在这里,做同样的事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筹备;在这里,走同样的路需要付出超强的体力;在这里,同样的生病也需要接受几倍的痛苦来恢复……
 
  这不是傅欣最主要的顾虑,他最放心不下的是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卧病在床的母亲和岳母,以及在离开的3年里,需要一个人挑起一切重担的妻子。
 
  “三年,忍忍就过去了。”面对重担和责任,傅欣没有退缩,“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责任面前,年轻人就要去承担”。
 
  在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来自北京实验学校的熊爱国成了孩子们的“熊爸爸”。两年里,他为学生募集冬衣600余件,筹集3万元为600多名学生每人购买一本《新英汉词典》,利用周末时间深入农牧区家访,走遍了班里36个孩子的家……
 
  “熊老师对我们非常关心,他笑起来和蔼,我们都喜欢他,他是我们的熊爸爸。”熊爱国的学生拉巴央宗在日记里写道。
 
  “2011年、2012年我在新疆支教,2015年我再次选择了支教,来到了西藏。同事和朋友们都不理解,但我知道自己是一个逐梦人,我更大的梦想是让西部的孩子享受像北京孩子一样的教育,我选择了援疆、援藏来实现我的家国梦。”这已经是来自北京的熊爱国第3次、第5年在外支教了。
 
  陈佐如用“一个脑残粉的高原一年”来总结自己支教的这一年,“西藏就是我的诗和远方”。
 
  他时常向孩子们讲述祖国山河的壮美,讲述北京上海的繁华;他用自己早6点到晚10点的行动,让孩子们懂得时间的珍贵;他会在晚会后一个人在草地上捡垃圾,一开始只有他一个人,渐渐地,学生们一个两个三个……都跑来和他一起捡垃圾。
 
  “陈老师常常说内地很美,首都很繁华,我想走出大山去看看,想上北京的大学;和陈老师在一起很自在,无拘无束,就像朋友一样。”学生旦增卓嘎已被陈佐如“圈粉”。
 
  而在日喀则上海实验学校小学部里,有100多名来自福利院的特殊孩子。
 
  “看到福利院的孩子,我就想起了我的女儿。”傅欣眼眶有点红,在他第一次看到小旦增时,毫无征兆,小旦增朝他笑了,“我想我们很有缘,就在第一时间认养了他”。
 
  带领援藏教师为贫困孩子募集150余万元助学金;和本地干部一起制订“土特产增长计划+超市场增值计划+微信宣传增效计划”;帮助卡日神山下的帕当乡切村种植土豆,增收42万余元;扩建奶牛养殖场,帮助20多户农民一年增收8万余元……傅欣的一年,很忙。
 
  援藏干部、教师的辛勤付出,也获得了当地干部百姓的认可。
 
  “老师,我想你了”“老师,你去哪儿了”“老师,我给你打汤了”……魏小东只要一天没有在教室出现,就会不断有学生在微信里问。
 
  “他们很黏人,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而这种孩子们带给我的幸福,似乎又让我体会到了1985年刚刚走上教师岗位时的兴奋和喜悦。”魏小东说。
 
  在日喀则市副市长李玉建看来,这种师生间建立的深厚情谊,西藏与内地建立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实在在的,是任何金钱都无法比拟的。
 
  “组团式教育援藏,让我们西藏的孩子体会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体会到全国人民无私的关心与帮助,体会到了惠民政策带给人民的实惠,让我们切实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更加坚定了西藏人民感谢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李玉建很激动,又有些哽咽,“援藏教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为发展西藏教育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他们都是了不起的人”。
 
  一年多时间,转瞬即逝。在西藏,每个援藏教师、干部都获得了自己独特的经历。
 
  李玉建援藏37年,把“魂丢在了阿里,丢在了西藏”;傅欣觉得“一年时间太短,而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要再干一年”;熊爱国已开始了第五次支教;陈佐如从西藏孩子纯真的眼神和对知识的渴望中,找到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最新的统计显示,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中,有一半以上选择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