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孔东梅:还原人性化的外公毛泽东

2013-12-19 13:55:07   来源:中新网   作者:赵佳月


 
  对话 回到原点,把他“人化”
 
  记:听说您在美国的时候才开始系统地了解外公,您读到您妈妈跟您外婆在苏联那一段的时候,好几个晚上睡不着,为什么?
 
  孔东梅:我外婆这一生,非常坎坷,和我外公结婚十年,怀过十个孩子,生孩子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多大的事情啊!那个时候在革命、在长征,那样的状态下怀十个孩子,生了六个孩子,长征路上还生了一个孩子。包括解放以后也非常坎坷,没有跟外公走完一生……我妈妈也是,三岁就被送到苏联,在那里也是非常艰苦。刚开始去的时候根本无法适应,我外婆曾经跟我外公说,在苏联的日子比长征还要苦。要去伐木,人要昼夜不停地织毛衣、毛袜子给前线的战士,每一天都在为一片面包而拼死拼活,非常非常艰苦。屋子里没有暖气,杯子里的水都是结冰的,我外婆那时候还带三个孩子。
 
  记:这些是您在美国读书的时候看到了解的?
 
  孔东梅:因为妈妈后来写了书,整理得比较系统。我们家的人,都是公家人,没有什么私心,母女之间很少有交流。当时怎么想,包括外婆都不跟我们交流。只有通过别人写,才知道一点当时的艰苦。也不知道妈妈外婆内心真正的状态是什么。慢慢的一点一点,我留心去了解之后才知道。
 
  记:您之后了解到的外公跟您之前想象的,或者说比较零散的印象有什么差别?
  孔东梅:过去因为我太小,没有接触过那个时代,对外公的感觉就是通过妈妈讲啊,还有读他的书啊,包括别人对他的回忆。大家都说他是个伟人,这毫无疑问。可是我从看外公给外婆写的信等等渠道,渐渐了解到,他也是一个父亲,也是一个丈夫,他也有很多难处,他其实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情感丰富。
 
  记:听说您后来写的很多书也是想要回到人性的起点去揭示真实的毛泽东。
 
  孔东梅:因为我觉得试图从伟人的角度解读他的书已经足够多了,这几十年看到的书和文章太多了,但是作为情感丰富、人性化的毛泽东又有多少人了解?
 
  记:庐山会议之前,您外公把您外婆接到庐山去,当时您外婆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是什么事,后来据说这是您外公跟您外婆见的最后一面?
 
  孔东梅:之前22年没有见过面。当时是让汪东兴来办这件事,我外婆事先都不知道的,到了那里才知道的。见面太突然,外婆一直在哭。1个多小时的见面,成了两人的最后一面。这也充分体现了外公是一个很讲感情的人。他和外婆是患难夫妻。到局势好转了,可以有个稳定的局面时她却要走……
 
  记:您妈妈和家里面怎么评价江青?
 
  孔东梅:从没评价过。
 
  记:外公那么忙,对他的孩子们应该都没时间管吧?
 
  孔东梅:也会管,看怎么说了,点点滴滴的。比如说有一次印尼总统苏加诺来访,送了一些咖啡,因为我妈妈和岸英舅舅都是从苏联回来的,都喜欢吃西餐,还买了面包什么的,吃了一顿,后来外公知道以后就批评他们开“家庭会议”,说人民还在饿肚子,你们在这里“开洋荤”。还说中国的馒头也很好嘛,把它切成片也跟面包差不多。
 
  记:您母亲对您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什么看法?
 
  孔东梅:父母不太灌输“你是谁谁谁,你应该怎么走”,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要融入这个社会当中。
 
  记:您从事红色产业,是不是自己有个理想,还是觉得有责任感?是你喜欢,还是认为要把一种伟大的东西、一种精神传给后代?
 
  孔东梅:因为有时候感觉有一些危机,年轻人可能不太了解历史,很快就会遗忘,这种遗忘的速度可能你都料想不及。你想我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我们公司还招聘了不少“80后”,那些小伙子小姑娘听见毛主席都觉得好奇怪。对他们来说是太遥远的事情。我觉得一个民族如果对历史遗忘太快,是社会的悲哀,这个民族就没有根了。
 
  记:您更想告诉今天的年轻人一个什么样的毛泽东呢?
 
  孔东梅:我不太想告诉别人什么是什么,我觉得用一种年轻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接受就非常成功了。
 
  (实习生许媛媛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