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孔东梅:还原人性化的外公毛泽东

2013-12-19 13:55:07   来源:中新网   作者:赵佳月


 
  1976年9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在北京与世长辞。2009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已整整33年,新中国也即将走过甲子岁月。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透过毛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的讲述,重温历史细节。
 
  北京798艺术区深处,“菊香书屋”的玻璃门,随着年轻人进进出出的步伐,把傍晚的阳光来回推挡。
 
  纯白衬衫,鲜红围巾,孔东梅在这座属于她的包豪斯艺术空间内显得悠闲自在。背景中一排关于外公毛泽东的传记、雕塑、书画……这些是798“菊香书屋”的标识,当然也是孔东梅身上抹不去的印记。一眼便能识别的,是她下巴上一颗与外公一样“卓尔不群”的伟人痣。
 
  1949年至1966年的中南海丰泽园“菊香书屋”,是毛泽东那段时间里大部分活动的场所。之所以要将菊香书屋“搬”到798,孔东梅既想为之留下点什么,“也是我们这一代对红色文化的解读”。除了孔东梅从798买回家的一张外公的巨大画像外,母亲李敏对孔东梅的“后现代”解读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她宽容接受”。
 
  “我不想告诉别人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以它们存在的状态展示给别人,至于如何评价是别人的事。”孔东梅努力要做的,是还原外公的人性,“而不是外界传扬的神话,他是个领袖,同时他也是个丈夫、父亲和我的外公……”
 
  孤独晚年 “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从毛泽东患病到去世,李敏一共只见了他三次。去往中南海的路上,李敏以为父亲已转危为安,没想到到达后看到的却是父亲的遗容。“妈妈失声痛哭,要求为外公守灵”,却遭到江青拒绝。无奈之下,李敏也只能排着队,随着首都瞻仰毛泽东遗容的长长队伍进入灵堂,向父亲告别
 
  孔东梅得以降生于世,还得归功于外公的一句话。
 
  “之前母亲是不打算把我生下来的。”上世纪70年代初,“文革”如火如荼,要不要把腹中的孩子生下来,怀孕的李敏面对动荡的社会局势产生了犹豫。其向父亲毛泽东征询意见,得到的回答是:“要,生活再困难,也是应该要这个孩子的。”
 
  孩子降生后,李敏将孩子的照片拿到毛泽东跟前,毛泽东当即给她取名“东梅”,“东”是他名字里的一个字,“梅”是他最喜爱的花。
  “文革”中,李敏很难见到父亲。“那时候,中南海近在咫尺,母亲却觉得它远在天涯。”
 
  1960年,孔东梅的哥哥出生在中南海。毛泽东煞是高兴,时常抱起小外孙亲个没完。然而江青却一贯对李敏一家冷漠置之。李敏考虑再三,向毛泽东提出搬出中南海。毛泽东听闻,颇有感触:“手心手背都是手上的肉啊!”
 
  最后李敏夫妇商量,先搬到中南海内较偏僻的一栋平房居住,自己做饭,同时保持与父亲的来往。毛泽东则有空便去看看女儿一家,说说笑笑,三代同堂氛围祥和。一段时间后,一家人便搬出了中南海,出入中南海的证件也被收回。
 
  1964年,李敏夫妇搬到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生活。离开中南海后,“母亲从未主动和外公谈起出走的原因”。毛泽东一次问起,她也仅是简单回答:中南海门槛太高了。
 
  “文革”开始后,许多当年与贺子珍一同闹革命的老同志遭受迫害,被强行疏散到边远地区,几近被人们遗忘的贺子珍突然被想起。当时中央警卫局负责人汪东兴回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提出把贺子珍下放到大西北,他自己不愿出面,于是让汪东兴转报毛泽东。
 
  毛泽东一听说便否决:“我不同意,这是谁出的主意?”在毛泽东的干预下,贺子珍最终免遭下放,然而孔东梅的父亲、孔从洲将军之子孔令华却被扣上了“保皇派”的帽子。
 
  1974年,在“批林批孔批周公”运动中,李敏夫妇认为江青有野心。“父亲、母亲搜集了江青的言行做了分析,准备一份材料,希望直接送到外公手中。”但是,中南海门前的卫兵却把李敏挡在门外,记得她大喊:“你们不让我见爸爸,他知道了也不会赞成你们这么做的。你们这样做是封锁主席,为的是干见不得人的事情。”材料终未送成,“妈妈很委屈,回到家中大哭了一场,外婆知道后也气得放声大哭”。
 
  从毛泽东患病到去世,“母亲一共只见了外公三次”。第一次是在陈毅去世那年,毛泽东出席陈毅追悼会,李敏去看他,他拉着女儿的手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李敏不便诉苦,只是含泪点点头。
 
  “第二次是在父亲部队驻地,接到毛远新电话,说外公病重,让妈妈去看他。”但是等李敏赶往中南海见父亲时,江青却要求她看一眼就走,并说:“主席抢救过来了,好多了,你走吧。”
 
  李敏坚持不肯走:“这个时候,我要守在爸爸身旁。”“你待在这里,主席出了什么问题,你负得起责任吗?”江青坚持要李敏离开,“你要这样,以后再也不让你来看了。”李敏一时气不过,回答说:“我看爸爸还要你允许吗?”正守候在一旁的汪东兴和华国锋看着两人僵持不下,只得劝说李敏先离开。
 
  “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人告诉妈妈外公的病情。她到中南海门口去,请求见面,没有获准。”第三次见到父亲的时候,是在毛泽东去世前几天。“她看到中央文件中谈到外公病情后,不顾一切冲到中南海门口,要求见面。”这一次,她见到的父亲,仰卧床上,面容憔悴,神志却十分清醒,他拉着女儿的手,说话的声音十分微弱:“娇娇你来看我了?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面对病弱的父亲,李敏内心复杂。“她知道如外婆所说,外公其实是十分孤独的,他希望得到家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