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珠,西藏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宾堆村人,2020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现已成功在黄石创立博巴仓藏餐馆。 一份工作,一次人生选择 上学时,巴珠一心想考公务员。毕业后,由于专业限制,报考的岗位有限,且竞争十分激烈,导致多次考公均以失败告终。之后便将就业眼光转入市场,也多次参加区内国企和民企招聘,但同样未能如愿。 得知我市开展区外“组团式”市场化就业招聘后,巴珠积极报名,通过层层筛选,终于在2021年1月作为山南到黄就业的首批大学生,成功入职湖北东贝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刚入职时,由于对生产线摸不清,差点打了退堂鼓。为了让巴珠熟悉工作、适应环境,就业单位安排了两名经验丰富的师傅轮流指导,手把手教。巴珠说:“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已经能独立完成工作,也学到了很多平时学不到的技能,请家人放心,我会在这边好好工作。”市人社局时刻关注区外就业大学生情况,适时了解巴珠等人在黄石的就业、生活等。遇到工作上的难题,企业领导和同事们都会耐心细致讲解,给予很多帮助;生活上,联络站领导和同事们会时常与巴珠谈心,时刻关注巴珠等人在湖北饮食生活上存在的困难,尽最大努力予以解决,同时,联络站也会详细讲解区外就业政策,给巴珠在黄石就业吃下了定心丸。通过联络站和企业的关心帮助、同事的热心指导及自身努力,巴珠慢慢适应了黄石的气候和工作环境,积极主动融入当地生活,也逐渐喜欢上这座城市。随后,他还鼓励女朋友卓嘎(第二批区外组团式就业代表)积极参加区外组团式市场化就业,且成功入职东贝集团,现已在黄石安家。他们实现了“不愿去、不敢去”到“主动去、鼓励去”的转变。 一杯酥油茶,一份藏式风情 在黄石工作两年后,巴珠的思想和眼界也得到进一步拓宽,对市场也有了一定认识和思考,通过与在黄求学学生和在黄就业同事探讨,巴珠受到启发,决定和爱人卓嘎从东贝集团辞职,在黄石创立一家藏式餐馆。巴珠说:“无论走多远,家乡的味道都是最难忘记忆,随着在黄西藏干部和学生越来越多,我坚信在黄石搞一家藏餐馆,同时销售西藏特色产品一定会有前景。”于是,巴珠找企业协调房子,凑钱装修,最终在两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山南市人社局和湖北联络服务中心的积极协调下,在东贝集团的无私帮助下(提供了一间免除两年租金的店铺,面积约20平方米),巴珠克服种种困难,博巴仓藏餐馆于2023年5月1日在黄石正式开业。这家店不仅为黄石提供了西藏特色餐饮服务,更为藏汉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重要平台,巴珠成为了集藏餐、西藏特色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区外创业者。餐馆营业至今,平均月收入10000元以上。他们实现了“区外就业”到“区外创业”的转变。 一个大胆决定,实现区外就业“小手”拉“大手” 在与家乡隔着3700多公里路的异地他乡度过了两年多时间,对家人的思念也日益增强。随着巴珠餐馆经营和业务拓展需要,巴珠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父亲、姐姐和姐夫等人来黄石,不仅可以解决思念之情,还可以帮忙经营餐馆,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最主要的是想让家人感受到内地繁华都市的繁荣昌盛,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通过多次劝说,巴珠的父亲、姐姐和姐夫等人终于同意前往黄石,圆了巴珠亲人团聚的心愿,弥补了“村居岗”“夫妻岗”就业空白的现象。巴珠父亲说:“刚开始对去黄石工作感到很害怕,因为没有出过远门,很担心去适应不了,现在才发现这里交通可以这么方便、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精彩,这里的一切都超乎想象的好。”通过巴珠的踏实勤劳,开拓进取的工作,“小手”拉“大手”,实现了“区外创业带动农牧民区外就业”的拓展。 目前,巴珠一家在黄就业稳定、收入可观、生活融洽,真正做到了与黄石各族群众共居、共享、共乐,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巴珠从就业到创业的举措,启发了很多在黄同事,有些同事跃跃欲试走创业路子。尼玛旦增说:“看到巴珠在黄石创业这么成功,我也想在黄石创业。”巴珠带父亲、姐姐和姐夫到区外就业的做法,感染了村里的很多父老乡亲,转移就业工作开展积极,部分群众也有区外就业的意愿。 从山之南到湖之北,西藏的高校毕业生一方面实现了人生理想,另一方面,他们也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使者和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为更多人打开了一扇了解西藏的新窗口。黄石市人社部门还将山南籍高校毕业生纳入“新黄石人”发展计划,通过“给岗位、建平台、教技能”等措施,让他们“优选黄石”“建功黄石”“融入黄石”。藏鄂两地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藏汉一家亲、民族大团结”的真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