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西藏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确保西藏天蓝地绿水清。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底线、红线、高压线,切实保护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保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
西藏设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们在已建的自然保护区中得到较好的保护。统计数据显示,在西藏这片120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125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中100余种为濒危野生动物。如今,西藏各类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均得到恢复性增长,动物王国的繁荣景象正在重现。
[点击详细]
西藏打造“藏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西藏林芝地区2014年12月4日,正式启动“藏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并扶持相关产业发展。实施了传统工艺文化传承与发展综合项目,确保旅游资源开发高起点、高水平,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环保、科学,并可永续利用。
[点击详细]
为深入推进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西藏自治区政府讨论通过了《西藏“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规划(2014—2030)年》,总投资达300亿元的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加快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步伐。
[点击详细]
西藏将投100亿继续实施"树上山"工程 新建居民区绿地率须高于35%
未来十年,西藏将投资100亿元对拉萨河谷及两侧进行造林绿化,进一步改善拉萨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拉萨市城市绿化条例》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为拉萨城市绿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西藏农牧民绿化意识不断提高,去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4万亩,2015年造林绿化目标将超100万亩。
[点击详细]
西藏水土保持办法4月出台 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0平方公里
西藏素有“亚洲水塔”、“江河源”之称,是我国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西藏水土流失问题相对突出。随着近年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水土流失的加大治理,预计至今年年底,水利总投资可达到223.18亿元。“十三五”时期,西藏将继续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投入,每年用于治理水土流失的资金将提高至1.5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00平方公里。[点击详细]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因其海拔高、气候寒冷、森林植被缺乏等原因,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十二五”期间,西藏加大了防沙治沙建设力度,共完成防沙治沙188.4万亩。围绕“禁采、禁牧、禁樵、禁猎”的目标,先后实施了日喀则市江当、拉萨市曲水县察巴朗、山南地区防沙治沙地级综合示范区等亮点工程。
[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