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觉士 吐蕃时期最早出家为僧的七人。又译为“七觉人”、“预试七人”等,藏语音译为“赛米顿”。赛,意为“试探者”;米顿,意为“七人”。
据藏文史料记载,七觉士为巴·赛囊、巴·赤协、白若杂纳、杰瓦却阳、昆·鲁益旺布、马·仁钦和藏·勒珠。8世纪中叶,由亲教师寂护、轨范师莲花生和法王赤松德赞(又称“师君三尊”)倡建的桑耶寺落成开光,寂护任首任住持。为考察藏人能否守持出家戒律,遂挑选对佛法已生胜解,愿求涅槃的七名世家子弟,从寂护出家,建立僧伽组织,首开藏人出家为僧的先河。
此后,“七觉士”成为推动吐蕃时期佛教发展的骨干力量。因带有试探性质,故又称“七试人”。随后,步其后尘者大增,仅赤松德赞时期出家修行的藏人达300余人,其中包括王妃等王室成员和贵戚重臣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