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冰雪灾害 所属分类:自然地理 > 自然灾害

冰雪灾害 冰雪洪水、冰川泥石流、暴风雪冰湖溃决、雪崩、风吹雪等造成的灾害。冰雪灾害由冰川引起的灾害和积雪、降雪引起的雪灾两部分组成。冰雪灾害对西藏工程设施、交通运输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直接破坏,是西藏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

  冰雪洪水 冰川和高山积雪融化形成的洪水。其形成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每年春季气温升高,积雪面积缩小,冰川冰裸露,冰川开始融化,沟谷内的流量不断增加;夏季,冰雪消融量急剧增加,形成夏季洪峰;进入秋季,消融减弱,洪峰衰减;冬季天寒地冻,消融终止,沟谷断流。冰雪融水主要对公路造成灾害。在洪水期间冰雪融水携带大量泥沙,对沟口、桥梁等造成淤积,导致涵洞或桥下堵塞,形成洪水漫道,冲淤公路。

  冰川泥石流 冰川消融使洪水挟带泥沙、碎石混合流体而形成的泥石流。青藏高原上的山系,山高谷深,地形陡峻,又是新构造活动频繁的地区,断裂构造纵横交错,岩石破碎,加之寒冻风化和冰川侵蚀,在高山河谷中松散的泥沙、碎石、岩块十分丰富,为冰川泥石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藏东南地区,冰川泥石流活动频繁,尤其在川藏公路沿线,危害极大。位于通麦县以西的培龙沟自1983年以来,年年爆发冰川泥石流,其中1984年先后爆发5次,造成严重损失:7月27日,泥石流冲走公路钢桥;8月7日,泥石流造成6人死亡;8月23日,持续时间23小时,淹没104道班,堵塞帕隆藏布主河道,使河床升高10余米,冲毁6千米公路,停车54天;10月15日,冲走钢桥一座,阻车断道12天。1985年培龙沟两度爆发泥石流,冲毁道班民房22间,淹没毁坏汽车80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古乡沟位于波密县境内,是中国最著名的一条冰川泥石流沟。1953年9月下旬,爆发规模特大的冰川泥石流。此后,每年夏、秋季频频爆发,少则几次至十几次,多则几十次至百余次,且连续数十年不断,其规模之大,来势之猛,危害之剧,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强暴风雪 降雪形成的深厚积雪以及异常暴风雪。由大雪和暴风雪造成的雪灾由于积雪深度大,影响面积广,危害更加严重。如1989年末至1990年初,那曲地区形成大面积降雪,造成大量人畜伤亡,雪害造成的损失超过4亿元。1995年2月中旬,藏北高原出现大面积强降雪,气温骤降,大范围地区的积雪在200毫米以上,个别地方厚1.3米。那曲地区60个乡、13万余人和287万头(只)牲畜受灾,其中有906人、14.3万头(只)牲畜被大雪围困,同时出现了冻伤人员、冻饿死牲畜等灾情。此外,在青藏、川藏和中尼公路上,每年也有大量由大雪堆积路面而造成的阻车断路现象。

  风吹雪 大风携带雪运行的自然现象。又称风雪流。积雪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一股股携带着雪的气流,粒雪贴近地面随风飘逸,被称为低吹雪;大风吹袭时,积雪在原野上飘舞而起,出现雪雾弥漫、吹雪遮天的景象,被称为高吹雪;积雪伴随狂风起舞,急骤的风雪弥漫天空,使人难以辨清方向,甚至把人刮倒卷走,称为暴风雪。风吹雪的灾害危及到工农业生产和人身安全。风吹雪对农区造成的灾害,主要是将农田和牧场大量积雪搬运他地,使大片需要积雪储存水分、保护农作物墒情的农田、牧场裸露,农作物及草地受到冻害;风吹雪在牧区造成的灾害主要是淹没草场、压塌房屋、袭击羊群、引起人畜伤亡;风吹雪对公路造成危害。

  预防 冰雪灾害多发生在山区,一般对人身和工农业生产的直接影响不大。其最大危害是对公路交通运输造成影响,由此造成一系列的间接损失。为防治冰雪融水对公路造成危害,主要是在沟内采取适当的拦挡措施,构筑混凝土坝、格栅坝等,一方面可阻挡泥沙碎石出沟,另一方面被拦挡的物质堆积起来后还可起到稳定沟床和沟坡、减少泥沙侵蚀的作用。此外,对经常淤积的桥涵进行适当的工程改造,扩大桥涵孔径,增加排泄能力。

  对于冰川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在沟内采取拦挡措施,通过拦挡,消减泥石流对沟外设施的冲击破坏,使少量出沟的泥沙顺利排泄,减轻灾害。另一方面,沟内被拦挡的泥沙石块回淤后,亦可起到稳定沟床和沟坡的作用,减少沟内来沙量。在泥石流特别严重的沟内,还可设置数道拦挡坝进行堵截。预防冰雪灾害措施关键是要在作好天气预报的基础上,预先采取防护措施,如疏导牲畜,转移牧民,采取一些保温防冻措施等。另外,对草场牧区、厂矿企业及道路交通等要进行全面规划,在设置上要布局合理,利于及时疏导转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