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主编信箱
首页 > 专题荟萃 > 12月 > 燃灯节

【贰】酥油灯供在屋顶,粑面粥煮在锅底

时间:2011-12-21 | 来源:西藏人权网 | 作者:陈寂 郭雅茹

  在燃灯节前几天,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做酥油灯,寺庙里的喇嘛每个人都要做三十盏以上的酥油灯。晚上八点钟,大昭寺门前,水泄不通。法号,法螺、金唢呐声响起,一盏盏排成一字形或宝塔形的供灯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据说以前有的小喇嘛在燃灯节时,坐在屋顶与老喇嘛一起念经,时间太长,肚子饿了,不由地想起燃灯节的美味,于是把经文念成了“酥油灯供在屋顶,粑面粥煮在锅底”。

  

  在燃灯节前几天,藏传佛教的信徒们就开始做酥油灯,寺庙里的喇嘛每个人都要做三十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家家窗台上放满了酥油灯。藏族好友贡布说,窗前放多少盏灯也是有讲究的。藏族人观念里,单数的数字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晚上八点钟,大昭寺门前,水泄不通。法号,法螺、金唢呐声响起,僧人们在道路两侧、佛塔周围、殿堂屋顶、窗台、室内佛堂、佛龛、供桌等以及凡能点灯的台阶上,点上一盏盏酥油供灯,并在佛堂内供一碗净水,灯水相映,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灯火通明。特别是大昭寺寺顶围墙上那一圈圈闪闪烁烁、连成一片的酥油灯光,远远眺望,那一盏盏排成一字形或宝塔形的供灯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此时,信徒们齐声唱起经文,悼念着宗喀巴大师。我不懂藏语,但却能感受到一种空前绝无的肃穆与庄重。而此时的理解,只需用心,而不是语言。

  “咒语是一些神圣的声音,一些听觉符号。它没有具体的含义,但是像音乐、诗歌的音调和韵律一样,能够唤起内心深沉的感情,超越思想和语言。对于入门者而言,以一种非常直接,坦诚的方式背诵真言,能够唤起内心中潜在的力量。而对于其他人,它依然处于一种神秘状态。若没有充分的准备和精神状态,只背诵咒语也无济于事。因为咒语的声音,不仅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种真言必须在意念里产生,让心灵倾听。”

  转经的人潮如滚滚波涛,涌流向前。信徒手里的经筒飞转,诵经声嗡嗡不绝。大昭寺周边的煨桑炉,白烟蒸腾,直升夜空。许多人将大把的柏枝投入炉中,并对着大昭寺或天空念道“拉-——索罗!”(神,必胜!)每当这高呼升起,气氛会变得格外的热烈,人群中不分男女老幼,都会仰面向天,喊出这震撼人心的声音:“拉——索罗!”

  除此以外,还有人往煨桑炉中倾倒酥油等物。在大型节日中,还要向炉中放神佛很喜欢的“三乳”(乳汁、酥油、奶酪或酸奶)和“三甜”(砂糖、蔗糖、蜂蜜),还要往炉中撒炒熟的青稞。貌似神佛和人一样,过节的食物必须是充足丰盛的。听说,这是温饱不保的年代里,人们留下的一种过节习惯:没有一个节日,是不与吃连在一起的。燃灯节的特殊食物是“糌粑面粥”,用糌粑面(即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茶叶末和少量盐巴等煮成的粥。据说以前有的小喇嘛在燃灯节时,坐在屋顶与老喇嘛一起念经,时间太长,肚子饿了,不由地想起燃灯节的美味,于是把经文念成了“酥油灯供在屋顶,粑面粥煮在锅底”。

责任编辑:一生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