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探秘西藏特色建筑文化

2019-08-15 10:45:29   来源:西藏商报   


西藏建筑 演绎物与自然和谐之美

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红白黑黄是主色彩

  多少人在提起向往的西藏时,总会说:那里的蓝天白云、五彩经幡、独具特色的藏式建筑……只一眼,就知道是西藏。似乎,西藏总是以它浓烈的色彩吸引人们的目光,进而对它做深入的了解。大千世界,繁复的色彩,各自组合,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官享受。走进西藏,人们最想看到的莫过于布达拉宫,这座宏伟的建筑,除了磅礴的气势,其色彩也是极具艺术性。而在西藏,这种色彩搭配的建筑,随处可见。

  西藏拥有悠久的建筑历史,各种风格的建筑物极具古老和神秘的气息,更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色彩对一个城市和地区的建筑影响非常大,气候、地形、地貌和建筑材料等都是其影响因素,人文地理因素更是占据着重要位置。西藏建筑色彩的构成比例以及色彩关系等方面都显示出一种独特的美感,这与本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分不开的。

  不同于江南建筑色彩的婉约柔美,西藏建筑色彩具有高明度、高纯度和强对比的特点,有一种奔放热烈的感觉,但视觉效果又有稳定的整体感,且历千年而不变,始终保持原有风貌。

  业内人士介绍,仔细观察西藏建筑,会发现其色彩构成形式大多是横向构成形式,主要色彩是红、白、黑和黄,建筑色彩明快艳丽,对比强烈,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色彩之间相互呼应,使西藏建筑更具内涵,创建出既蕴含民族传统精髓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的建筑色彩体系。 西藏建筑色彩的运用,又可分为外墙色彩和室内彩画两大部分。

  红、白色彩的运用

  西藏建筑的外墙色彩基本上分为白色和红色。其中,白色用法较为普遍,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民居都广泛使用。而红色的用法则较为严格,主要用在寺庙的护法神殿、灵塔殿及个别重要殿堂的外墙面上。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在民族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筑艺术上,也达到了清新悦目和庄严崇高的效果。以布达拉宫为例,该建筑中就有白宫和红宫之分。白宫为整个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外墙皆涂白色而得名,红宫则是布达拉宫的中心。

  不同色彩的运用及组合,构成了藏式建筑特有的风格和魅力。红、白两色与藏族同胞千年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西藏各地办喜事或过节时在房子门前和道路上,用白土画成各种吉祥图案,以表示庆祝。农村也用白土,藏语称“噶热”,来代替牛奶泼墙,泼墙是在四周和墙中间泼上白浆,形成条纹状。随着现代建筑材料的普及,整个墙面刷白的越来越多。

  农村刷房子前,还要到村周围山上、石头上泼些白土, 这些是历史演变过程留下的风俗。一般民居用白土加水后,直接泼在墙上。高层建筑则是用牛皮绳拴在腰上,从房上吊下刷涂,或是从檐口向下泼。这种白土各地都有,质量较高的是那曲市和日喀则市仁布县境内的白土。重要的建筑,如布达拉宫泼白墙时,为增加其黏性,还要在白土里掺上白面、牛奶、冰糖等,这样泼在墙面上就不容易脱落。

  随着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红、白色彩逐渐运用到建筑上。西藏各地建造寺庙和城镇时,把古时候“三白”的做法,逐渐推广,故西藏多见雪白的建筑群。

  来到西藏,很多人说看到那些红色的墙体,会从心底生出一种宁静之感,因为它的耀眼让人感觉渺小。红墙多采用一种天然的红土,这种红土,西藏很多地方可以找到,刷墙时将红土打碎,加水搅匀即可。讲究的如布达拉宫红宫刷墙时,红土浆里还要掺白面、牛奶、红糖、白糖、树皮脂和牛胶,以增加黏性。

  其他色彩的运用

  西藏的建筑中,还有一定数量黄色墙面的建筑,主要是一些寺庙的殿堂和修行室,尼姑庵中的有些殿堂也涂黄色墙面。据悉,涂黄的历史可追溯至吐蕃时期。吐蕃赤松德赞时期,在桑耶寺为其妃子建造的“布孜金色殿”,以及公元11世纪阿底峡到阿里托林寺时,托林寺为他修建的“托林金色殿”都是涂黄建筑,并因此得“金色殿”之名。

  在建筑中,涂黄建筑的地位较高,较有名的修行室,绝大部分是黄色墙面。各寺庙中最重安的殿堂,也有涂黄的习惯。

  在日喀则市萨迦县,人们将红、白、黑三色涂在外墙,以期神明保佑。山南市琼结县一带的民居,也有将女儿墙涂成黑、白相间的。

  据说,西藏的外墙色彩有时也和主人从事的职业相联系,如山南市曲松县一带,铁匠的房子一般涂黑色或蓝色。有时也以当地护法神的颜色涂刷,曲松县的民居有的就涂成粉红色。西藏各地还有将门窗周围涂成黑色的习俗。这主要与藏民族的生产、生活习俗有关。藏族同胞的生产、运输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牦牛,人们把牦牛当成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杀牦牛后把完整的牦牛头骨放在大门上方或悬挂在门口。后来逐渐演变成将门窗周围用黑色画成牛角状,以祈求家中牧业兴旺,家庭幸福。(记者 李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