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探秘西藏特色建筑文化

2019-08-15 10:45:29   来源:西藏商报   


红砖、琉璃瓦、石材……

这些西藏建筑材料你了解吗?

  西藏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历史上各类建筑基本上以就地取材为主。形成了结构多样、造型繁多的特点。藏式建筑的技术、艺术成就不仅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建筑史上也独树一帜。纵观西藏的各类建筑,就建筑材料而言,大都具备砖墙、夯土、石墙、木制四个特质。

  砖墙与夯土

  吐蕃时期,唐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金城公主相继进藏,带来许多工匠,引进很多新的技术,烧制砖瓦就是其中之一。当年修建的布达拉宫城堡和大昭寺主体都使用红砖砌筑。文献记载:当时布达拉宫城堡前还建造了铺设红砖的跑马场,马行其上,蹄声嚣嚣。桑耶寺在修建过程中大量使用青砖、红砖和琉璃瓦,主殿飞檐和屋顶都用琉璃瓦制作,主殿三层门厅的地面都用绿色琉璃铺设,藏语有“玉协替”的说法,意思是“玉石地面”。桑耶寺四周的红塔也是用红砖砌筑,黑塔用青砖筑成,绿塔用绿色琉璃砖修建。

  公元1204年,昌都县噶玛寺扩建时,修砌了琉璃瓦屋顶,并用青砖砌筑女儿墙,使用的砖瓦都是就地烧制而成。

  公元1333年修建的夏鲁寺,屋顶和飞檐全部采用在当地烧制的琉璃瓦,烧制质量和精美工艺、图案完全可与内地工艺水平相媲美。公元20世纪初,罗布林卡园林扩建,园林西侧新建了坚色颇章,并采用了金黄色琉璃瓦的飞檐和窗门楣装饰。这些琉璃瓦色泽鲜艳,样式美观。然而,因西藏大部分地区缺乏烧制砖瓦的燃料,砖瓦在建筑中未能得到推广和普及。

  夯土建筑是西藏分布最广、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形式之一,早在吐蕃时期就广泛运用。著名的桑耶寺主殿乌孜大殿的主体建筑和大殿南边、西边的几座殿堂都是用夯土墙修建,寺庙周围一些佛塔也是用夯土建成。阿里地区古格王朝几乎所有建筑都是夯土建成。由于当地石材缺乏,整个建筑不仅城堡和佛殿等墙体采用夯土筑造,就连殿堂大门两旁的大象抬梁的斗拱装饰也用夯土制成,成群的佛塔建筑都用夯土建造,而且佛塔台座的图案均为一次夯打而成。

  萨迦南寺城堡及大殿全部都是夯土墙;夏鲁寺和江孜白居寺也都采用夯土墙。拉萨和日喀则等地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木材等建筑材料缺乏,曾一度盛行夯土建筑,后来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而减少,现在拉萨等地已很少采用夯土建筑形式,夯土技术也基本失传。

  西藏东部的昌都、察雅、芒康等地由于气候干燥少雨,也十分盛行夯土建筑。从寺庙的大殿堂到一般的民居,绝大部分建筑都是夯土而成。这些地方的夯土技术十分高明,能用夯土墙建成五六层的高层建筑,高五层的昌都寺帕巴拉宫殿就是用夯土墙建成。昌都一带目前仍流行夯土建筑,打夯技术广为流传。

  石墙与木制

  石墙建筑是西藏建筑最主要的结构形式,昌都卡若遗址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就是石墙基础。由于西藏大部分地区石材资源充足,因此,石头建筑遍布各个地方成为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之一。

  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是石墙建筑;考古挖掘中发现的很多古墓,其地下的墓坑也都是用石头砌筑而成;几乎所有房屋都采用夯土墙的古格王朝,城堡半山腰也有一排石头砌筑的建筑,这充分说明,石头比较缺乏的阿里地区对石头建筑也很感兴趣。

  林芝、山南、日喀则等地都可看到用石头砌筑的古代碉楼。在林芝的雪卡朗色桥以东,川藏公路24道班和25道班交接处有一座规模不大的村庄,这里有十几座石头砌筑的古代碉楼,其中几座还比较完整,总高九层,收分基本达到5%左右;碉楼12个角,用大小片石交错砌筑,工艺十分高明,是不可多得的古建筑珍宝。西藏早期的石头建筑基本上采用片石和砾石砌筑,石材比较缺乏的地方也有用扁平卵石砌墙的房屋。个别时代久远的城堡,是用巨石砌筑而成,大的石块可以达到一吨左右,如何把这么重的石头抬上去,还值得人们深究。

  公元14世纪左右的石墙建筑,大都选用一些方块石砌筑。帕竹政权时修建的13座宗山城堡都采用此类石材,17世纪布达拉宫扩建时也采用的是块石建造。

  公元20世纪初,西藏才有了采石工,可以加工方正石和条石等。建造的房屋用采石工打出的方块石砌筑,讲究的还要细加工制作。石头建筑经久耐用,外观优美,就地取材,具备进一步推广的优越条件。就目前而言,石材仍是西藏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西藏的木质材料建筑主要分为原木或半原木的井杆式(也称干栏式)建筑和板式建筑两种。木制建筑修建快,抗震性能好,可以搬迁,但防火性能差,防腐能力弱。在传统藏式建筑中,梁柱雕刻,门窗的花纹都在木构件上做文章。木构件在建筑维修中,任何一个构件都可以更换。在林区,木制建筑仍深受群众喜爱。(内容摘自《西藏自治区志·城乡建筑志》记者 韩海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