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可可西里申遗专家:希望无人区继续是无人区

2017-08-23 14:25:56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温潇潇 刘霁 蔡欢



 
  牧民转型成为生态管护员 
 
  可可西里遗产地大部分是无人区,仅在东部和南部边缘有藏族牧民活动,他们仍保留着传统的放牧方式。 
 
  根据2015年调查数据推测,可可西里遗产地内有156名牧民组成的35户人家,在缓冲区内共有985名牧民,以及250名居住在不冻泉、五道梁从事服务业的居民构成的222户人家。 
 
  对于牧民和他们的放牧行为,IUCN在对可可西里的评估报告中写明,既要支持自然生态系统能够支持的、由来已久的传统放牧行为,同时也要避免过度放牧。 
 
  而当地的政策是对原住民不进行任何改变。 
 
  “申遗的原则之一就是可可西里不会改变原住民,不迁移,你该住哪儿还住哪儿。”王志川告诉记者,这些原住民部分是游牧民,部分有属于自己或由政府安置的固定住房。 
 
  专家组成员、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保护地规划项目主任闻丞曾在可可西里走访牧民时发现,如果家境良好、劳动力充足,大多数牧民仍愿意延续放牧的生活状态,“他们生产的牛羊肉、奶酪、酥油茶,一直可以卖去拉萨甚至四川甘孜,再加上国家每年给的草原生态奖励补贴,一年一家人可以有十多万的收入,收益还是比较高的”。而如果家庭条件比较差,他们会更愿意在遗产地附近开小卖铺,修车铺,或者做讲解员、导游和接待等服务工作。 
 
  事实上,上述评估报告显示,遗产地三江源地区索加-楚玛尔分区的一些地带已出现过度放牧导致的草原退化和荒漠化。不过,随着当地草场奖励机制的实施,IUCN表示已发现“在过去几年放牧强度显著下降,建议继续执行当前的政策”。 
 
  “当地政府不会去做生态移民,但是IUCN还是建议中国政府做详细的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让社区得到更多发展机会,这样牧民可以逐渐把生计转移到服务业,减少对畜牧业的依赖,从而降低对畜牧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闻丞说。 
 
  IUCN的建议正在一步步实现。2016年7月,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的首批生态管护员开始工作,这意味着被纳入其中的可可西里遗产地同样需要每家每户有一人成为生态管护员,进入公益服务岗位。 
 
  “推动当地老百姓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是大家一起多年来的努力,也是当地一个比较根本的变化。保护神山、保护自然其实和他们的生活是相通的。”吕植说。 
 
\
  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青海境内最高峰。 可可西里管理局布琼
 
  毒鼠、围栏和巡山员身份问题 
 
  可可西里申遗启动至今,已过去两年多。这里改变的或尚未改变的,都在每个人的眼里。 
 
  “青藏公路沿线五道梁、不冻泉的公共服务区原来都很乱,房子盖得乱七八糟,卫生很差,到处是垃圾。现在很明显感觉到焕然一新,从格尔木到拉萨一路上很整洁。”青海世遗办主任王志川说。 
 
  2015年下半年起,可可西里开始着手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组织人员大规模地捡拾垃圾,包括青藏公路、青海省国道308线,以及可可西里腹地;公路沿途增设垃圾桶和公厕;清理运走公路沿线废弃的道班房(记者注:修路工人曾用来临时住宿或休息的地方);填平修路曾用的取土坑,并在填好的裸露土地上种草绿化;对公共服务区附近老旧建筑的牌匾进行统一制作。 
 
  一直以来,可可西里的垃圾问题牵动着众多环保志愿者的关注。 
 
  曾有环保组织统计,从2013年至今,仅青藏公路两侧50米范围内捡拾的垃圾就有16万件。如果要将可可西里的垃圾运到附近的城市处理,成本非常高,因此这里的垃圾只能就地焚烧掩埋。 
 
  如今,可可西里的垃圾问题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方式仍旧是人工捡拾垃圾。游客和来往车辆留下的垃圾问题依然严峻,可可西里的几个保护站今年设置了警示牌,提醒人们带走自己的垃圾。 
 
  另外,可可西里对待鼠兔种群和围栏行动的态度或许也会发生变化。 
 
  IUCN在对可可西里的评估报告里提到,可可西里遗产地曾为保护草场对鼠兔(记者注:一种小型哺乳动物)采取毒杀行动,而鼠兔是当地众多食肉动物的食物,毒杀会潜在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该报告显示,对于IUCN提出的担心,中国曾承诺不会再在可可西里遗产地及缓冲区安排任何毒杀行动。 
 
  此外,报告还称,为抗击荒漠化、保护湿地、分块畜牧,当地发起的修建围栏、土地分块行动会破坏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路线,IUCN希望不许可或提倡该行为。 
 
  “青海已经两次向IUCN承诺不会再在遗产地做这两项工作。”吕植表示,接下来就看当地具体的政策落实工作。
 
  澎湃新闻走访可可西里发现,当地的巡山员大部分三四十岁,基本都是临时工,而他们的工资多为3000到5000元一个月,做的却是非常艰苦的巡山工作。在低收入、高难度的工作环境中,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辛苦工作中,对当地同样是一种考验。 
 
\
  卓乃湖畔藏羚羊群。 可可西里管理局布琼 供图 
 
  旅游规划关键是“限制人数” 
 
  可可西里在波兰大会上顺利通过审议,成为中国的第12项世界自然遗产,同时也成为了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第一个荒野景观世界自然遗产,以及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王志川告诉记者,青海接下来马上要做的是遗产地总体规划,“哪些地方要展出,哪些地方要严格保护,哪些地方要有基础设施,都要有限制,要不然管理不好到时候会乱”。 
 
  “其实就是以法定形式确保遗产地功能分区,那么以后的管理措施就围绕保证功能分区的稳定,以及分区内遗产价值的完整性来落实执行。”据闻丞介绍,关于可可西里旅游展示等活动,将原则上以现有的旅游模式为主——主要集中在青藏公路沿线,可以做科考、自然体验,但详细的旅游规划还在做,关键是“限制人数”。 
 
  2016年10月1日,《青海省可可西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严禁开山、采石、取土、采矿等活动,严禁擅自引进外来物种,严禁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严禁擅自移动或破坏遗产地标识牌。 
 
  “我们要做生态环境检测的总体规划;还要走出去,请国外专家进来,借鉴他们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我们的队伍管理能力也要提升,准备和科研机构、专业院校合作,给大家进行管理培训,接下来工作很多。”王志川说。 
 
  闻丞告诉记者,申遗之后的保护管理肯定会升级,他最大的希望便是,“无人区继续是无人区”。 
 
\
  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青海境内最高峰。 可可西里管理局布琼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