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可可西里申遗专家:希望无人区继续是无人区

2017-08-23 14:25:56   来源:澎湃新闻网    作者:温潇潇 刘霁 蔡欢


  原标题:守护②|可可西里申遗专家组成员:希望无人区继续是无人区
 
\
 
  这是中国申遗耗时最短的一次。 
 
  2017年7月7日,在波兰克拉科夫的世界遗产大会上,可可西里很快通过了大会审议,成为中国的第12项世界自然遗产、第51项世界遗产。 
 
  青海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下称青海世遗办)主任王志川后来回忆,自己听不懂成员国代表都在说什么,“但我感觉他们都是赞同的,他们发言没多长时间,大会就通过了”。 
 
  青海从2015年5月开始就可可西里进行正式考察和撰写申遗材料,到申遗成功仅仅两年多时间。 
 
  跻身于世界自然遗产之列,可可西里创造了很多“第一”:中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第一个荒野景观世界自然遗产、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在这些纪录的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艰苦的工作:如何界定遗产地边界并陈述它作为青藏高原一部分具有的全球性的普遍又独特的保护价值,如何符合世界遗产中心四项标准中的任何一项,如何保证申遗提名地的“完整性”…… 
 
  与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相比,人类在这里显得更加脆弱。尽管如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许多人选择冒着生命危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去记录和守护这片净土。 
 
  如今,它的价值终于被世界认可。 
 
\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遗产提名地与其他保护地关系图,其中红色虚线内的是此次可可西里申遗成功的范围。 青海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供图 
 
  申遗留下的空间 
 
  “可可西里作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如何界定和陈述它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又独特的保护价值,而且要放在青海省的行政范围内描述,确实花了一些功夫。” 可可西里申遗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感叹。 
 
  可可西里申遗通过时,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两项关于世界自然遗产标准的认可:“无与伦比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美景或审美价值”,“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 
 
  “在美景和自然现象的部分,我们强调了两条,一个是可可西里比较完整的荒野景观,另一个是一条藏羚羊完整的迁徙奇观。这种长距离、大范围的大型兽类迁徙,在亚洲可可西里估计就是唯一的了。”吕植说道。 
 
  为了保证提名地的“完整性”,提名地纳入了三江源的部分地区,因为这里也存在藏羚羊的迁徙路线,而且是藏羚羊的栖息地之一。 
 
  最终,可可西里遗产地确定面积约为3.7356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曲麻莱县境内,包括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北部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索加-楚玛尔河分区。此外,在遗产地南部和东部有约2.2909万平方公里的缓冲区。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可西里以外,位于其西南边的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以及西北边的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也是藏羚羊的栖息地。如果按照保证完整性的逻辑,理想的遗产地还应包括这两处。对此,作为世界自然遗产长期的评估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以下简称“IUCN”)在专家评审期间曾提出,要将上述两处自然保护区纳入遗产提名地,但地区之间的工作协调难度较大,最终该提议无法实现,却也为今后的申遗工作留下了空间。 
 
  2017年4月,IUCN在对可可西里最终的评估报告中如此描述:“这片严酷的荒野一望无垠,美景令人赞叹不已,仿佛被冻结在时空中,然而其地貌和生态系统却在不停地变化……孕育了同样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植物种,以及依靠这些植物生存的所有食草哺乳动物都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而总体上有60%的哺乳动物物种是该高原特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