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没有到过西藏就没有发言权”

追忆以亲历和研究挑战偏见的德国知华学者南因果

2016-04-11 10:30:0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班玮


  从劳动者子弟到脚踏实地的民族学家

  记者多次去南因果的家乡、德国汉诺威附近的罗丁豪森镇拜访。出生于小乡村劳动家庭的他如何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

  据南因果说,他很小时就对政治感兴趣,大约十五六岁时就接触到德文版毛泽东著作,并由此萌发学习中文读毛泽东原著的愿望。此外,他上中学时的哲学老师讲到过中国的诸子百家哲学,这也让他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于是1979年上明斯特大学时,他读了汉学、民族学和哲学专业。

  1982年,22岁的他受中国教育部奖学金资助到辽宁大学留学3年,学习口头传承、中国民族学和蒙古语,并亲历了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1985年回国后,南因果又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汉学、满语、民族学和哲学,并于1994年获博士学位,论文专题是中国东北少数民族口头传承中的萨满教信仰。

  南因果好学,但并非一直待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他曾深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过多次实地考察,包括大兴安岭北部的养驯鹿鄂温克族驻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辽宁的满族和蒙古族自治县等。

  参详中国共产党成功之谜——中国政策的观察者

  南因果将中国称为“我的国家”。他研究中国不仅从民族学家视角出发,也同样关注中国的现时政治。在他看来,“理解当代中国之谜,首先要破解中国共产党之谜。”

  2011年7月,他在德国大学城哥廷根参与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研讨会。会上,南因果通过生动故事介绍了艾思奇、邓恩铭、平措汪杰、包尔汉等少数民族干部的事迹。他说,这些少数民族干部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中国共产党和谐的少数民族政策的重要体现。

  这场研讨会上的演讲是南因果以专业知识为基础讲述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他认为,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人也应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讲好自己的故事。比如在一些国际上特别关注和争议的话题上不回避或淡化,而是积极做出充分解释,对自己面临的挑战也直言不讳。

  正因为如此,南因果对中国近年来出版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梦:谁的梦?》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外文图书均给予积极评价,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在自我描述方面取得的进步。

  去年底,记者曾有幸应邀到罗丁豪森与南因果夫妇共度跨年夜。没想到,这竟是见他的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