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四川藏区 脱贫奔小康不落一户

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

2016-08-24 13:52:5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裕国 张炜 张文


  一村一品 一户一业

  ——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

  情况千差万别,贫困原因不尽相同,四川藏区反复摸底,对症开方,构建贫困村“一村一品”、贫困户“一户一业”的产业格局。

  康定市瓦泽乡营官村,海拔3440米,是典型的高寒村,种青稞、养牦牛是村民祖祖辈辈的收入来源,村里的贫困户占了1/3。几年前,市乡两级干部联合工作组进村,看山看水问村民,寻找“立村之业”,最终敲定发展“摄影家的天堂”主题乡村旅游。

  改善村级交通设施、改造农房……半年后,在迎国庆的鞭炮声中,乡村旅游开张营业。2015年,全村共接待游客50余万人次,解决本村就业1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藏香猪”如今很吃香。在康定市捧塔乡阳林村,藏香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良波告诉记者:“我们将猪仔赊销给贫困户自养,年底回收的时候扣除猪仔钱,再按照商品猪一斤14元到16元不等的价格,将钱补给农民。”这一做法颇受欢迎。

  目前,康定基本形成“酒、肉、菌、果、药”五大特色产品,发展青稞、水果、蔬菜、菌类等特色农业基地8.7万亩,培育“青藏谷地”“打折渚”等龙头企业27家、专合组织188个、种养大户114户。

  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偏远,发展思路却不偏,依据农产品生长周期规划村级主导产业。村村有产业,户户见收益。

  “寻找潜在优势,寻求区域总量平衡,不一哄而上,是做强村级产业的关键。”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委书记刘作明说。

  走进红原县安曲镇夺龙村地毯厂,藏家风情浓郁的彩色地毯挂满墙。车间里,穿线、剪花,一片忙碌。村里能办地毯厂,两年前,村民不敢想。草原上不缺牛羊,缺的是把牛羊变成钱的企业。2014年底,镇村干部动起了心思,请来一个外出打工返乡的能人,给予政策扶持,联合村里的贫困户,组建了华洲地毯制造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生产商品地毯230张,产值200余万元,村里的14户贫困户不仅每人得到合作社免费赠送的一头牦牛,还有1万元现金。

  目前,四川藏区累计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3101个、家庭农场150个,覆盖大部分藏区,带动贫困户千万家。

  做响品牌 做大产业

  ——形成产业发展集聚效应

  如今不少成都人,一说到甜樱桃、青红脆李,就会想到阿坝。阿坝州不少精品小水果都做成了响当当的“金字招牌”,一批特色农牧产品悄然崛起,成为产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

  2015年底,阿坝的樱桃、李子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总产量近12万吨,几乎占全州水果的“半壁江山”。

  近年来,阿坝州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加强小水果品牌的综合宣传推介,使小水果连续保持优价畅销态势,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

  目前,阿坝州已建200余个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体验园,发展100余个精品旅游村寨、近2500家农家乐(牧家乐),2015年通过休闲农业就地销售和转化农产品3万余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

  甘孜州的绿色农产品也很受大城市市民青睐。近年来,当地以“圣洁甘孜”为公用商标,统领全州“酒、肉、茶、菌、果、蔬、水、药、粮、油、文化、旅游”等系列产品发展,以品牌效应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

  7月到8月,正值甘孜州野生食用菌大量上市时节,上午采摘的松茸,下午就能摆上大城市市民的餐桌。康定、稻城亚丁两大机场让鲜美的松茸北上京城、南下杭州等地。去年同期,从稻城亚丁机场出港的松茸平均每天5吨左右,最多时一天发货量达7至8吨。

  巴塘县竹巴龙乡水磨沟村村民阿丁,高中毕业后外出做了8年生意,感受到“圣洁甘孜”商标的好口碑,去年毅然返乡发展。他和另外11个贫困户一起,成立竹巴龙列哇格木综合产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藏鸡3500只、藏猪1500头、中蜂60箱,贴上“圣洁甘孜”商标,在市场一路走俏。

  四川藏区倾力打造的好品牌,对外汇聚财气,对内凝聚人气,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一大批贫困户在产业品牌的牵引下,脱贫致富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