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拯救“最后的藏靴”

2016-03-24 09:29:49   来源:海东时报   作者:施建华


  风光不再处境尴尬

  江什加村因世代传承藏靴工艺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之为“藏戏之村”和“藏靴之乡”。这里生产的藏靴不仅是周边农牧区藏靴产品的主要来源,也是本地村民重要的谋生手段之一。在以往的岁月里,每年秋收一过,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始着手制作藏靴。从购买皮料到打磨处理皮料,再到正式制作出成品,纯手工作业的藏靴每双都耗时不少。而每年初冬,村里的长者们就开始组团奔赴周边地区营销“藏靴”,用来交换村民们一冬所需要的牛羊肉或现金。

  我们在江什加村,寻访到两位藏靴老人。

  72岁的乔旦老人是村里做藏靴做得最好的一个人,有着50年的制作藏靴的经历,一辈子做了数不清的藏靴。乔旦老人在村里收了很多的学生,教他们制作藏靴,有150多个徒弟。老人的两个儿子也都会制作藏靴,他的43岁的儿子南加正是和完玛仁增一起开公司的合伙人。乔旦老人在60岁之前,一直在外面东奔西走地制作藏靴,去过青海、甘肃、四川等地的很多藏区,老人从事了一辈子制作藏靴的工作,对藏靴有着深厚的感情。那个下午,当我们在冬天的阳光下,看乔旦老人一针一线地缝制一双漂亮的藏靴的时候,仿佛时光都停止了。

  和乔旦老人关系十分要好的67岁的昂杰老人是乔旦老人的合作伙伴,年轻的时候,两人经常合伙到外面去做藏靴,有一年他俩同去兴海县的一个村庄,一年做了1000多双藏靴。

  “我们藏民有穿藏靴的习惯,藏靴式样特别,左右可以换穿,而且不分男女,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昂杰老人说。

  “以前,青海、甘肃等地牧区群众和藏区寺院有很多人来订购我们制作的藏靴,活儿太多每年都做不完。现在订购的,只是节庆演出时用的道具靴。”昂杰老人把他积攒了一辈子的制鞋工具拿出来给我们看,工具箱里横七竖八地躺着锥子、羚羊角、剪刀、麻线、牛角等我叫不出名字的工具,这些制靴工具几乎陪伴了他大半辈子的时光,现在只能成为对曾经辉煌无比的藏靴技艺的一种回忆,老人的心里不无遗憾。

  在过去的年代,藏靴是生活在农牧区的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必备用品,具有工艺精巧、色彩鲜艳、防寒保暖、结实耐穿等特点,且式样特别,左右可以换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蕴涵着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完玛仁增说,如今江什加藏靴正在面临退却往日风光,成为历史记忆的尴尬境地。

  目前的热贡地区,市场和寺院对藏靴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但是会做藏靴的人却越来越少了,几百年的手艺不能就这样丢掉。勇敢而无畏的完玛仁增决心承担起这项工作,将藏靴的技艺保护和传承下去。他以“以老传幼”和产、学、研、传齐头并进的经营模式开发生产更多的藏靴。此举不仅解决了村里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探找农牧民脱贫致富的路子,更是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使这一极具文化价值的传统手艺重新展现在世人眼前,实现了藏靴工艺的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