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双语法官:让农牧民诉讼时听得懂看得明白

2015-11-04 10:11:11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遵循“线路图”发力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实施的双语法官培养培训“千人计划”明确指出,涉双语案件较多的民族地区法院要力争培养4名左右既精通审判业务又能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专家型法官。

  在这份 “线路图”里,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找准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提升双语法官“实战”能力。

  5月9日下午,一场特殊的“开庭”在国家法官学院西藏分院的技术法庭举行,法庭调查、传唤证人、法庭辩论……一项项有条不紊地进行。不过,这次特殊的开庭除了全程运用藏语进行审理外,审判长、审判员、鉴定人、证人、被告全为我区刑事藏汉双语法官培训班的学员模拟。

  这次模拟法庭开庭教学成为我区藏汉双语法官运用藏语开庭的“实战演练”。

  “一般情况下,案件当事人均为藏族,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官会采用藏语开庭审案,这个在基层法院并不陌生。但是这次的模拟开庭尤其注重法律术语的藏语表达、程序规范、文书制作等方面,对基层法院运用藏语开庭的规范性起到了示范作用。”来自林芝县人民法院的罗松旺堆对这场模拟法庭开庭教学十分看好。

  我区司法案件的当事人基本都是农牧民群众,运用藏语开庭审理案件既是法律的规定,也是农牧民群众的期盼,更能保障农牧民群众各项诉讼权利的充分行使。

  其实,像这样的努力在我区各级法院并非个例。2013年4月,拉萨市城关区人民法院的第一份藏文裁判文书送到了当雄县一名当事人手里,这个看不懂一个汉字、听不明白几句汉语的牧民当场落泪,因为在这份藏文裁判文书里,他看到了被拖欠的4万元虫草款已打入了自己的账户。

  在农牧区采用藏语开庭审案、用藏文书写裁判文书,让农牧民当事人在开庭审判、判后答疑等各个环节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群众才能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诉讼权。

  长远规划遭遇“拦路虎”

  当“路线图”、“时间表”已经写定,前进之路是否又畅通无阻呢?

  2015年,昌都市中院共参加藏汉双语培训2次,使用藏汉双语进行庭审的案件有44件;阿里地区两级法院共有57名能够运用双语审理案件的法官,占法官总人数的70%,而今年参与专门培训的人数仅11人次。

  除此之外,双语审判专项经费的欠缺、双语法官语言水平的参差不齐、双语审判人才培养成效不明显等等,都是摆在这条大道上的“拦路虎”。

  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人民法院次仁云旦法官告诉记者,桑珠孜区法院2015年采用藏汉双语审案的民事案件为2419件,占到民事案件总数的78.4%。“这个数据其实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藏汉双语审案的重要性。”次仁云旦说,如果法院不采用藏语审判、下达裁判文书,当事人看不懂、听不明白,就会对法院的审判“有意见”、不满,也就拉开了法院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在墨脱县人民法院书记员扎西顿珠眼里,藏汉双语审判的形势更为严峻。“墨脱县更为特殊,那里除了藏族还有门巴族、珞巴族,在开庭审理当地人为当事人的案件时,法官们还得采用当地语言,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扎西顿珠说。

  面对“藏汉双语法官培训”路上的“拦路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提出这样的思路:坚持把藏汉双语人才培养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

  目前,全区共有藏汉双语法官870名,占法官总数的70%。在这样的思路下,相信未来一定能为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张黎黎 杨志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