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让藏族学生成长为理科“学霸”

2015-11-03 15:12:53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珍


  原标题: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藏班:让藏族学生成长为理科“学霸”

\  
藏班2012级学生在企业实践参观。 中央民大理学院供图

  为加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理工科人才培养,为民族地区现代化转型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今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以就业为导向,调整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提高工、农、医、管理等学科比例。

  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后,如何让招收的少数民族学生适应并顺利完成本专业的学习,真正成为民族地区需要的栋梁之才?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藏班)16年的办学经验表明,少数民族理工科人才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仅需要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老师的悉心关爱和耐心引导,更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学生对理工科的学习兴趣。

  一个班19名学生中,3人获得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这个在我国一般重点大学看来称不上新闻的消息,却是我国高校少数民族人才培养中,特别是理工科藏族班教学培养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这是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藏班开设16年来所取得的最好成绩。”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晓华说。此前,“藏班”曾有2名学生获推免生资格,其中1人自愿放弃。再往前溯,1999年“藏班”开设之初,在两年半的时间中,全班19人有上100门次课程期末总评不及格。

  从过去的厌学、不学、学习成绩低下,到现在的你追我赶、抢当“学霸”,藏班令人刮目相看的转变背后,究竟有什么奥秘?少数民族理工科人才的培养,应当如何因材施教?日前,记者走进“藏班”寻找答案。

  扩大生源引发“鲶鱼效应”

  会议室的门打开了,3位成功“保研”的藏族女孩郎甲机、卓玛机、李林霞依次走进来。清澈如水的眼睛、黑亮的皮肤和淡淡的高原红表明,她们的家在高原。

  来自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郎甲机、卓玛机,和来自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的李林霞,都得益于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一项招生政策的调整:在维持招生总数不变的前提下,将发达地区招生指标适当调剂到青海、四川、云南、甘肃等四省藏区。原本为西藏培养高层次人才单独开设的“西藏班”,招生人数由此从10人扩充到将近20人,班级名称也更名为“藏班”。

  这一政策调整的缘起,始于2011年该校理学院数学团队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一项调研。调研发现,藏族聚居区高中文理科学生比例悬殊,文科学生特别多,理科学生却很少。据甘南州合作市民族中学教师反映,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学生理科基础差外,还有一个原因是,在我们国家现行高考中,用少数民族语言答卷的‘民考民’学生专业选择面窄,以文科专业居多。所以,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选择专业的时候,就选择了文科。

  对于这一结论,卓玛机、李林霞等深表赞同。毕业于四川阿坝若尔盖县中学的卓玛机清楚地记得,她上高中时,同年级文科学生有108人,但理科学生仅25人。而毕业于甘肃天祝县民族中学的李林霞说,她上高中时,文理科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令人吃惊的4:1。

  因此,尽管“高考数学只答了60分的题目,得分肯定低于60分”的李林霞,在得知有到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藏班”学习的机会时,以藏语文拉高总分的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央民族大学。

  藏班不仅给了四省藏区的藏族学生学习理科的机会,也给西藏来的学生以新的激励。

  “我们班四省藏区来的同学,高考时成绩就拔尖,入学后又特别地勤奋,我们这些从内地西藏班考上来的同学,都感到有压力。”藏班2014级学生斯朗拉西说。

  “藏族学生,尤其是从西藏来的学生,由于宗教信仰的关系,学习上不太喜欢竞争。四省藏区的学生来了以后,他们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学习,激发了西藏学生的学习热情。”2012级藏班班主任梁芳说。

  原本是为解决四省藏区理科学生的升学难题、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扩招的藏班,却因四省藏区学生的到来,意外产生了“鲶鱼效应”,搅动了藏班学习的“一池春水”。这让理学院的教师们十分欣慰,同时深感责任重大,如何才能让他们4年后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