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医疗人才“组团式”:托起雪域高原健康家园

2015-09-06 10:22:37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作者:刘玉璟


  原标题:托起雪域高原健康家园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纪实

  北京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队伍中的妇产科医生,在抵达拉萨的第二天就开始与拉萨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一起同台手术,目前已开展多台手术和抢救工作;重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领队郑云章,不顾高原反应,在修整一天后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陕西省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专家到达阿里当天就参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工作……

  按照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精心谋划和直接推动,有关对口支援省市和区党委、政府积极对接、共同努力,第一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143名医疗工作人员放弃内地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踏上雪域高原,正式进藏开展工作。

  8月25日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对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各地市人民医院实施医疗对口支援,实行人才“组团式”选派。

  “要坚持把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治边稳藏的民生工程,立足西藏实际,加强顶层设计,充分沟通协商,形成强大合力,确保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在雪域大地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聚焦问题,中组部创造性提出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新思路;高度重视,有关方面合力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进入轨道

  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西藏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西藏人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这三项指标均排在末位,整体医疗水平仍然较低,不仅难以满足各族群众的服务需求,而且影响到干部队伍稳定。

  对此,中组部创造性地提出了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的计划,提出了“合理、可实现、可持续”的总体工作思路,科学制定方案。从召开座谈会专题研究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到下发选派通知,再到援藏医疗人才进藏、开展集中培训,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批援藏医疗人才选派工作。

  区党委主要领导多次就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作出批示指示,多次派人赴北京沟通衔接、汇报工作;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各受援医院多次召开座谈会、协调会,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就需求调研、进藏接待、岗位安排、服务管理、作用发挥等工作作出安排。

  各对口支援省市和北京协和医院等援助医院克服诸多困难,坚持选优派强,短短十来天就完成了组织动员、人员遴选等工作,还派人进藏送行、帮助解决后顾之忧,有效激发了援藏医疗人才奉献雪域、建功高原的积极性。

  “这项计划的开展,必将大大提升西藏整体医疗水平,有效解决各族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在谈到“组团式”医疗人才援藏计划的重要意义时,区党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说。

  牢记使命,情系百姓,“组团式”医疗人才把雪域高原当故乡;勇于担当,仁术为民,“组团式”医疗人才视西藏各族同胞如亲人

  计划好不好,关键看落实。根据安排,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选派的专家对口支援自治区人民医院;北京、上海、安徽、广东、重庆、辽宁、陕西选派的专家对口支援7地市人民医院。

  “此次选派的医疗人才,具有质量高、专业结构合理和年富力强的特点。”区党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这次选派的援藏医疗人才,都是各省市援派医院的业务骨干,有的还是知名专家,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56.6%。不仅经验丰富、医术精湛,而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帮带能力。担任受援医院院长、副院长的,都担任支援医院副院级以上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比如,北京协和医院派出院长助理韩丁担任自治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充分体现了协和医院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援藏医疗人才的专业,包括西藏最急需、最紧缺的心血管、呼吸、风湿免疫、肿瘤、神经、病理、麻醉、重症医学、放射、超声、临床检验等;既有外科医生,又有麻醉师和护理人员。每个医疗队,都是一个专业互补的成建制团队,能够协同承担难度较高、较复杂的医疗任务。

  这批援藏医疗人才平均年龄41.7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阶段,具备适应高原艰苦环境、承受较重工作任务的身体条件。

  第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进藏后,积极参加区党委开展的集中培训,自觉克服高原缺氧、身体不适等困难,主动融入西藏,迅速找准定位、进入工作角色,受到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许多群众慕名而来,专门找专家看病。

  “近半月的工作中,看到藏族同胞生病后渴望健康的眼神,我们真正体会到西藏人民缺医少药的现实和困境,每位队员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重庆“组团式”援藏医疗人才工作队成员袁梅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