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内地西藏班:为西藏培养“造血干细胞”

2015-08-04 15:02:26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王珍 王甜


 
  呕心沥血,托举起西藏的未来
 
  1987年,一列火车缓缓停在北京火车站,从车厢里走出100名十二三岁的藏族学生。他们从遥远的雪域高原来到北京,要在新成立的北京西藏中学完成中学学业。
 
  贡布顿珠就是其中的一员。多年后,他成了中央电视台一名优秀的导演,面对演播室里各种复杂状况,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但在刚踏进北京西藏中学那座红白相间的藏式风格小楼,看到北京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时,小贡布顿珠深感不安,甚至有些畏惧。
 
  这种畏惧是被北京西藏中学的老师们的热情所打破的。贡布顿珠回忆,当时学校有酥油茶、糌粑等藏式饮食。生活老师做好各种菜,会让学生们试吃,看哪个适合。到了节假日,特别是每年春节、藏历新年,老师们都会留下来陪着学生们。
 
  “当时年纪小,不大懂,现在自己也有了家庭和孩子,再回想当时的情景,才明白老师们的付出难以想象。”贡布顿珠说。
 
  北京西藏中学副校长唐宝军是建校的元老。他坦言,不仅是学生需要去面对新环境,接受新挑战,老师也同样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压力。
 
  北京西藏中学学生处主任尚卫东还记得,他接触到的刚从西藏来北京的孩子们,“语言沟通不畅、生活习惯不同、思想观念也不一样,好像彼此之间都有一种不信任感……”
 
  “老师和学生不断地磨合,寻找着适合的相处方式。”唐宝军说。因为语言和文化不同,孩子们还闹出过不少笑话。一次,他让学生出办公室时把门带上(关上),学生听后愣住了,误以为老师让他把门拆下来带走。
 
  为了让藏族孩子尽快适应内地的生活,北京西藏中学的教职工,从洗澡、穿衣开始,从汉语拼音和日常生活入手,手把手带领这些远离父母和亲人的藏族孩子在首都开始了新的生活。
 
  唐宝军是语文教师,藏族学生不懂汉语,所以他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教学都很费劲。“由于藏语的语序跟汉语不同,因此当时学生的作业几乎都是病句连篇。为了能够给他们讲清楚,我们就先学藏语语法,学懂了再对照着给学生讲解。”唐宝军说。至今,他的书柜里还摆放着很多藏语语法书籍。
 
  遇到掉队的学生,老师们还会通过“一帮一”的形式进行个别辅导,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跟上集体的步调。
 
  学习成绩提上去了,内地西藏班的师生们仍不能放松,还要锻炼体魄、开阔眼界、活跃思维,总而言之,培养综合素质才是内地西藏班师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在罗布次仁的记忆中,新生进校去北戴河的“黄金海岸”游玩,毕业生离校前吃一顿“北京烤鸭”,是北京西藏中学的惯例。内地西藏班学生寒暑假不能回家,因此每到周末、寒暑假,他们还会被安排到外地参观,或者参与各类兴趣活动,开阔眼界,提升综合素质。
 
  罗布次仁就是在学校里第1次接触到摄影,并且深深地爱上了这门艺术。课余,他常常去北京的大街小巷练习摄影,不仅训练了自己的拍摄技巧,还以这种方式接触到了学校以外的广阔天地。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热爱写作的罗布次仁就开始记录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成长。2012年,他写的纪实报告文学《西藏的孩子》获得少数民族文学的最高奖项“骏马奖”。评委的颁奖词是:“这是西藏少年11年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他的健康成长昭示着现代教育给古老的西藏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教育托举起了西藏的未来。”
 
  学成返藏,为西藏肌体注入新鲜血液
 
  1992年,那曲地区的藏族小伙子米玛,在内地西藏班学习4年后第一次回家乡。他激动地向村里人描述说,东部沿海的最高楼有80多层,可是没人相信。大家说,难道世界上最高的楼不是布达拉宫吗?
 
  这件事让米玛痛心不已,他决心用教育来改变家乡的面貌。他报考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回那曲当了一名教师。20年过去了,一直在教育系统兢兢业业工作的米玛,如今已是那曲地区双湖县副县长。
 
  同样是在1992年,17岁的尼玛多吉初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西藏中学读高中,最后以不错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毕业后,他返回西藏,在西藏电视台任职,如今已是该台文体青少年节目中心副主任,去年担任了备受瞩目的藏历新年晚会的总导演。
 
  尼玛多吉说,他家上内地西藏班的兄弟姐妹个个学有所成,都成长为了单位的骨干和中坚力量:央宗在西藏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普姆次仁在中国移动西藏分公司任职;扎西现任亚东县帕里镇党委书记。
 
  “内地班学生回西藏后,带去了新的知识、新的观念、新的视野,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提升了西藏的教育和人才培养。跨文化环境下成长的经历,使我们看问题更加客观、全面、包容。只有真正的了解,才有真正的尊重,才有各民族的团结和谐。”罗布次仁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内地西藏班办学30年,累计培养毕业生3.2万人。此外,还有1.8万多名学生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直辖市)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的137个内地班就读。如今在西藏,青壮年文盲基本找不到了,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1年。这其中,内地西藏班的设立功不可没。
 
  3.2万名毕业生中,绝大部分选择了回西藏工作。他们的回归,为西藏注入了汩汩涌动的新鲜血液,让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内地西藏班的继续开设和进一步完善,西藏的未来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