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非遗保护:“活态传承”进入新时代

2015-06-12 14:21:21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冯骥


  原标题:—西藏非遗保护工作综述

  唐卡、藏戏、藏香、藏药、格萨尔说唱……

  这些丰富多样、具有浓郁高原色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人熟知;这些历史的沉淀、传统文化的基因,也让大众近距离感受到了西藏文化的迷人魅力。

  这一切,得益于西藏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次上展开的保护工作。自2005年非遗保护工程启动以来,西藏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战略目标,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在建立健全符合西藏实际、具有西藏特点的保护机制上做文章,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合力上下功夫,西藏非遗保护环境、保护基础、保护成果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活态传承”进入新时代

  今年4月初,噶玛噶赤画派“80后”画师洛追巴珠在自治区群艺馆举行了自己的画展,融合传统与创新的技法,鲜亮细腻的色彩笔调吸引了数百人前来参观。

  “看到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成长起来,我觉得西藏唐卡的继承、发展一片光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勉唐派传承人、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藏族美术专业教授丹巴绕旦说,目前,全区能独立完成作品的唐卡画师已有1000多位,且年龄结构合理。二十七、八岁到三十七、八岁的年青一代成为人数最多、作品丰富的骨干群体。

  除唐卡艺术外,非遗传承人遍及文学、音乐、舞蹈、医药等领域。这些人数众多、作品丰富的骨干群体,正推动着西藏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回想十年前,我们连有哪些非遗项目都不能完全掌握,更谈不上有效保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阿旺丹增介绍说,2005年,西藏全面启动非遗普查工作,12支非遗普查工作队走遍了全区120万平方公里土地,摸清了西藏非遗的种类、数量与分布状况。与此同时,10年间,中央和自治区累计投入1.3亿余元用于非遗保护。

  “传承人队伍建设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核心之一,只有拥有了一批稳定的传承人队伍,非遗保护工作才有了支点。”阿旺丹增说。

  为进一步壮大西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示范带动相关项目活态传承和有效保护,10年间,西藏先后命名了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目前,格萨尔说唱艺人次仁占堆等68名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西藏基本形成了国家、区、地(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

  一批批传承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个个国家和自治区级的非遗项目也节节开花。拉萨囊玛、拉孜堆谐、藏族天文历算等89项代表作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23项代表作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藏戏、格萨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藏族文化拉萨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工作正在开展,吉隆沟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