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藏学的繁荣发展与开放的西藏”为主题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于8月16日在京闭幕。
研讨会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承办,会期3天。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李德成在闭幕式上致辞,感谢各方支持携手共同促进中国藏学的进步和发展。
研讨会始终秉持“传承文化、服务社会”理念,深度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充分展示藏学研究最新成果,进一步探讨藏学发展规律,在促进藏学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发展,继承和发展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幕式规模宏大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副会长林锐、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陈宗荣、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索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郑堆主持开幕式。本届研讨会参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共320人,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法国、奥地利、澳大利亚、蒙古、挪威、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和地区。7位中外藏学专家在开幕式上作主旨发言。同时举办“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颁奖仪式”“民族语言文字(藏文)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发布”“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海外特邀研究员证书颁发仪式”等活动。林锐、陈宗荣、郑堆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廉湘民、李德成一起为第五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获得者颁奖。郑堆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海外特邀研究员颁发证书。
分组会议专业聚焦
在学科分组研讨环节,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互相尊重,各抒己见,围绕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教育、藏传佛教、藏文文献、社会转型与变迁、梵文、青藏极地建筑与人居环境等20个议题充分讨论,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和方案,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藏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经济组学者以西藏和涉藏州县的典型个案为例指出,涉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更好解决地区间城乡间发展不均衡矛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教育组学者通过对西藏寄宿制教育的成因、特点和效应的科学分析,指出寄宿制教育形式多样、富有人性、充满活力,是开启青少年光辉人生的金钥匙,有力反驳了一些西方媒体对寄宿制教育的恶意抹黑与“妖魔化”。建筑与环境组学者通过对青藏高原藏式建筑的全方位研究,得出高原藏式建筑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范的结论,并对古建筑的保护传承及未来高原绿色可持续建筑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梵文组中来自奥地利科学院的学者表示,自2004年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共同开展西藏梵文写本研究以来,18年间,出版《西藏自治区梵文文本系列丛书》25卷,已成为西藏自治区梵文写本校勘本的主要出版平台。奥地利科学院期待进一步扩大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合作交流,推动学术研究再上新台阶。历史文化组学者指出,开展藏族文献资料的保护与研究,为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实证和丰富资料,尤其是对新时代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藏医历算组专家通过分析藏医药在抗击麻疹、新冠等重大疫病中的应用,表明藏医药正在逐步发挥出重要作用,建议加快开展藏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规范、统一和科学的藏医药标准体系。
学术活动反响热烈
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了人文纪录片《妥坝牧人》赏析、“发现清代佛化康熙唐卡”学术讲坛等学术活动和海峡两岸暨香港学者学术交流会、活佛转世专题展览、藏学图书展览、部分海外学者将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参访等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相信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与合作,会进一步增进对藏学不同领域前沿动态的深入了解,切身感受到中国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的开放发展面貌以及新时代涉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论文著作成果丰硕
研讨会自1991年举办以来,每届论文数量和质量相较上一届持续稳步增长,成果可喜。
本届研讨会共收到370篇专家学者提交的契合会议主题的论文,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宗教、生态等多个方面,是近年来国内外藏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藏学研究与时代合拍、与现实共振,展示了用学术成果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的使命和担当。这些优秀论文成果将收录在会后出版的《第七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文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