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甘南藏族自治州坐落在甘青川三省接合部,风光秀美,素有“青藏之窗、户外天堂”的美誉。近年来,甘南全面推行专业合作社牵引、村户共享、定点补缺、片区治理、能人带动、金融助推、以富带穷、旅游拉动等八种精准扶贫模式,提出了2017年合作市脱贫摘帽,2018年玛曲、碌曲、迭部、夏河脱贫摘帽,2019年卓尼、舟曲脱贫摘帽,2020年临潭县脱贫摘帽计划。此次中央媒体采访团前往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市、夏河县、碌曲县、玛曲县、卓尼县、临潭县等一市五县,从精准扶贫、全域旅游、民族团结等角度,全面反映甘南藏区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6月20日,中央媒体采访团来到第二站夏河县,夏河县达麦乡当应道村为典型的半农半牧型村庄。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工程、产业发展配套设施、设备及器具购置安装和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进行帮扶,使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州政府同时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藏家乐”旅游业,以此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让这里的农牧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点击详细]
近两年来,随着城乡环境整治的纵深推进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全面推开,尕秀村游牧民定居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拔地而起的藏家民居,一座座独具特色的藏式门楼,一条条通畅整洁的水泥村道,一处处错落有致的休闲广场。2017年3月,甘南州将碌曲县尕海镇尕秀村确定为重点旅游专业村。
[点击详细]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大绍玛村,两年多以前只有一条土路,草堆、粪堆、垃圾随意摆放,百姓们“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广大农牧村“人畜混居”的积习根深蒂固。2015年以来,甘南藏族自治州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2016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整合资金33 3亿元重点改善乡村道路、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环境好了,我们才能留住客人”“藏家乐”创办人仁青才让倒出心声。[点击详细]
打起了“生态旗”,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饭”。夏河县曲奥乡香高村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一大批示范村拔地而起。舟曲县就地取材,做足“石头文化”,融入本土文化元素,彰显地方特色;卓尼县着力挖掘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农牧村环境变好了,村民生活舒心,口袋变鼓,幸福感噌噌上涨。
[点击详细]
甘南州合作市那吴乡的拉咱村和大绍玛自然村藏汉村民“小聚居、交错杂居”,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人。各民族群众相互帮助,相互提携,做到了“矛盾不出村、纠纷不到街道”。合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仇红介绍说,在合作市,民族团结成为永恒的主题,也成为各民族群众不变的追求。民族团结之花,犹如甘南草原上的格桑花,在灿烂的阳光下尽情绽放。
[点击详细]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第四小学,让学生从小了解各民族的传统和文化,在平时教学中将民族风情、各民族共创新中国等内容融入其中,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孩子们民族团结的理念。2013年学校荣获甘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基地的称号,2015年被甘肃省委省政府评为民族团结模范集体。
[点击详细]
甘南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在三河一江流域就有人类开发这块亘古荒原,随着历史的进程,甘南的羌部逐渐建立自己的部落联盟或依附中原王朝,民族间的交流便逐渐频繁起来。秦时部分地方已属临洮管辖。西汉时,东部属陇西郡、北部属金城郡,设白石、羌道两县。隋时的临洮郡、桴罕郡、宕昌郡分别管辖今甘南的西北和东南部部分地区。唐朝初年废郡置州,甘南境内曾为洮州、芳州、迭州的全部和河州、宕州的部分,西北部属吐谷浑、吐蕃的范围。元代属宣政院管辖,吐蕃等处宣慰司统领。明代属陕西都司管辖,清乾隆时,州境大部属巩昌府,夏河由循化抚番厅管辖。
[点击详细]
甘南是多变的,在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不同的甘南。这里的草原风光、藏传佛教文化可与西藏相媲美。[点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