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会现场。
“达因卡的上空,有一条肉眼看不见的风景,一头连着昌都,一头连着重庆。格桑花在风中摇曳出浓浓的乡情,窗外雪山声声祥瑞的气息,仿佛家乡的嘱托,亲人的叮咛。”1月10日下午,在新华传媒九龙书城里,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十佳主题图书”获奖作品《藏地心迹》读书分享会上援藏干部马颖教授朗诵的这首诗,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获得了阵阵掌声。
讲故事:诠释信仰,一部有担当有力量的书
援藏,对口援建昌都,是重庆的光荣使命。自1995年开始,重庆先后派出九批援藏干部,对口支援昌都建设。“在与一批援藏干部密切交往中,深知他们工作环境艰苦,精神崇高。于是就萌生了写援藏人故事的想法。”周鹏程说。
历时4个月的采访与写作,长篇报告文学《藏地心迹》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9年推出,共计35.6万字。作家周鹏程通过赴实地与西藏人民、援藏干部等深入交往,采访多位专家和学者,查阅大量历史文献,用细腻饱满的笔触书写了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深情厚谊。
在采访中,援藏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作家周鹏程,如重庆援藏干部易文强,作为昌都市人民医院院长,援藏期间,他除了春节回过一趟家,再没有因非工作原因踏出昌都一步。周鹏程分享说,有一天,7岁的女儿给他发来微信:爸爸,我真不希望您当院长,只希望您能陪陪我们。当时,易文强的眼泪哗的一下就掉下来了。周鹏程说,书中太多太多的故事,印证着一句话“一头连着昌都,一头连着重庆”。
现场,周鹏程还分享了“‘憨豆’老师”黄垚、“电线杆旁的江世洪”、“我想与眼泪谈谈的黎勇”的援藏故事,这些故事感人至深。
“正是这些感人的故事,吸引着我用心去采访与写作。”周鹏程回忆说,刚到西藏时特别冷,下飞机就有了高原反应。在西藏期间,由于采访量大,每天10点开始上班,晚上工作到凌晨一两点。回到重庆后,头疼、半夜惊醒成了后遗症,但一想到援藏人“信仰”的力量,就油然产生了向援藏人致敬的使命感。
谈感受:珍藏历史,一部有温度有厚度的书
从下午3点到5点,周鹏程的读书分享会历时2个小时。除了周鹏程的故事讲述,还有业内大咖的点评,以及诗朗诵等。大家认为,《藏地心迹》是一部有温度、有价值的援藏题材的力作。
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西南大学教授、西师出版社副社长蒋登科说,这是一部用心写出的书,它关注现实,关注国家大事;这是一部有温度的书,它写出了援藏干部与当地人民的情感交流;这也是一部有价值的书,它记录的历史与事件,必将珍存在重庆援藏历史长河中。
▲著名作家黄济人讲话。
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著名作家黄济人认为,《藏地心迹》写的是现实的西藏。该书是一部汉藏友谊史,也是一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兼具的援藏题材长篇力作,是近年来重庆报告文学的重要收获。
重庆晚报副刊主编、上游新闻悦读频道主编、重庆全民阅读形象大使胡万俊在分享会上说“虽然这是《藏地心迹》第四次分享会,但是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开始,《藏地心迹》需要继续推广,把好作品进一步介绍给更多读者。”
有影响:家国情怀,一部写出援藏人心声的书
在这次分享会上,马颖教授朗诵的诗叫《写给达因卡的兄弟姐妹们》,作者正是周鹏程。据南岸区委党校援藏干部李飞介绍,当时正在昌都采访的周鹏程应医疗援藏队队员们的邀请,周末到重庆援藏干部驻地达因卡作客,大家相聚融洽甚欢,周鹏程即兴作诗,当场朗诵。第二天在重庆晚报副刊头条发表。这首诗被马颖教授多次朗诵,为什么它这样感动援藏干部,马颖说:“周鹏程这首诗写出了我们援藏人的心声,这本书说出了我们援藏人心里话,写出了我们身边真实而又被我们忽略的故事!”著名作家、原市作协党组书记王明凯在说,周鹏程是用心、用情、用生命在写作。他认为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作品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二是援藏故事真实感人,展现了一个高尚鲜活的“援藏人物群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