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特色藏族服饰的巴青县群众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传统舞蹈大赛上表演舞蹈。记者 万靖 摄 比如县农牧民群众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中比拼手工编织技艺。记者 万靖 摄 比如县“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成果汇报晚会演出现场。记者 万靖 摄 在那曲市“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成果展上,比如县群众次仁卓嘎对外展示传统手工艺品——藏纸。记者 万靖 摄 参加“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的那曲农牧民用传统技艺雕刻参赛作品。记者 万靖 摄 巴青县教育系统“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文艺晚会演出现场。记者 万靖 摄 编者按 自2022年那曲市“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参与率、参赛率、满意率前所未有。其中,群众对活动知晓率、认可度及总体满意率达90.6%。活动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并被选入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典型案例。 三年来,那曲市各地热火朝天的群众性活动多种多样,绚丽多姿的藏北文化、淳朴的乡俗民风等呈现在世人面前,活动成果丰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新时代羌塘大地的勃勃生机,诠释了藏北人民的使命担当。 那曲这场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人”的全面发展的创造性活动,为那曲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开启了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藏北高原唱响“技能致富歌” “走出贫困,迈向小康。44岁的我,生逢美好时代,奋进之路愈发清晰。”顿珠罗布,那曲市聂荣县聂荣镇促巴村人,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从一名普通牧民逐步成长为一名闻名乡里的致富带头人,现为促巴村党支部书记。 “辍学那一年我12岁,因为读书晚,当时上小学三年级。我热爱学校里的一切,热爱读书、写字,每天都生活在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向往中。”顿珠罗布回忆说,当被父母告知不能再上学时,他没有哭闹,并在辍学第二天就早早起床跟着父亲去放牧了。“从父母的表情中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生活并不如意,我有6个兄弟姐妹,就算阿爸阿妈没日没夜地挤牛奶、做酥油、做拉拉,一家人的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阿爸总在不停地放牧,迎着晨霜去、披着夜幕归;阿妈总在酥油灯下缝缝补补,带着满身的疲惫。” 就这样,顿珠罗布忙碌的放牧生活持续了20余年。2009年,为了改善一家人生活条件,顿珠罗布选择外出打工,也因此与从小喜欢的装载机结缘了。在工地务工期间,他主动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很快掌握了装载机的操作与使用技能。 2011年,顿珠罗布被党组织吸纳,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激励下,顿珠罗布最终决定返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尽快富起来—— 2015年,将本村21名青壮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促巴利民施工队经济合作社; 2018年,牵头与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劳务合同,解决60余名群众的就业问题; 2020年,带领全村成立洗车场、牧家乐,解决25人的就业问题,年收入达40余万元; …… 在国家政策浸润下,顿珠罗布致富的脚步从未停歇。一路走来,他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回报乡邻。 2022年,顿珠罗布踊跃报名参加了那曲市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装载机比赛,并荣获市级总决赛装载机技能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在首届活动中,我荣获生产技能类比赛一等奖,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能带领本村群众一起劳动、一起干项目、一起增收致富,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接下来,将继续走在前、作表率,多办力所能及的实事、好事。”顿珠罗布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获奖后的第一时间,顿珠罗布收了4个有意愿学习装载机技能的村民为徒弟。如今,学成后的4人年人均增收近万元。 “今年,我将全方位搞好装载机培训事业,多收徒弟,把自己的技艺传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农牧民群众掌握技能、增收致富。”如今,顿珠罗布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作为牧民的儿子,我的任务就是为促巴村的老百姓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让劳动更有价值。” 顿珠罗布靠技能走上致富路,并带领身边一批人致富的事例,只是那曲市“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安多县措玛乡措亚玛村牧民鲁央,在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市级乳制品加工比赛中,荣获第一名。她自主创新制作的乳制品棒棒糖,通过“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平台,一炮而响,甚至很多顾客慕名到其家中购买,通过多渠道销售,每月实现增收约7000元。奖项带来的肯定和认可,进一步增强了鲁央的社会责任感。她通过村里的线上联络群,将其掌握的技能、创新想法、乳制品制作过程及销售渠道,详细地拍成视频发给本村人学习借鉴;同时,在自己被聘请为县牧发公司乳制品授课老师后,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已培训牧民群众300余人。 班戈县北拉热多村村民白玛多吉,在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挖掘机技能比赛中,荣获市级第一名,后经班戈县人社局推荐,被正式聘用为西藏征好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挖掘机操作员培训老师,月收入比之前提高了一倍。“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那曲市为我们牧民搭建的技能比拼、技术创新、技艺展示平台。我将珍惜荣誉,把此次获奖当作自己未来前进的动力,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挖掘机操作技能,尽自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白玛多吉说。 那曲市嘉黎县藏比乡“90后”群众格桑,热爱拍照,喜欢用手机记录身边的美好与感动,在第二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手机摄影比赛中,斩获了市县乡三级三个奖项。载誉回乡后,他经常帮助身边的群众拍全家照、证件照、学生毕业照等。当有人登门请教拍照技巧时,他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能教授给每一个热爱拍照的人。 …… 藏北高原,各项技能赛事碰撞出的奋进火花璀璨耀眼。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一届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的成功举办,让群众体会到了通过自己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获得荣誉和收入的幸福感、获得感,培养造就了一批批讲政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那曲“五聚焦”推进“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走深走实 2022年以来,那曲市以群众性活动破题开局,以文艺文化类、语言文字类、小手拉大手实践类、生产技能类和赛马竞技类等5大板块12大类29项具体比赛内容为载体,创造性开展“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以下简称“活动”)。 活动持续举办三年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优势,将宣传宣讲、技能培训、文化挖掘、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等有效聚合,大力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挖掘传统文化和技能人才,在相关比赛后做好技能培训、产业对接和社会帮扶,涵盖了牧区产业发展、政治认同、文化繁荣、社会稳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农牧民群众的一致认可,为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以及农牧区乡村全面振兴作出了先行探索和示范。 聚焦农牧区人才振兴,持续在挖掘技能人才上下功夫。三年来,累计开展活动5.4万场次、84.4万余人次群众参与。其中,在比赛中挖掘技能人才1084人,培训6.8万多名群众,有效提升了农牧区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表彰参赛群众37万余人次,兑现奖励资金3409万元,制定优惠政策82条,对获奖选手在就医、就学、就业以及民生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累计推荐提拔任用优秀干部417人、发展群众党员3347人,让各类人才在牧区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为农牧区发展厚植人才根基。 聚焦农牧区产业振兴,持续在群众增收致富上下功夫。三年来,将各县区优秀获奖作品转化为县域范围内的特色产业和农村集体经济项目93个,带动2538人就业创业、促进群众增收9334万元,累计举办相关展销会794场,带动群众增收2452万元。 聚焦农牧区文化振兴,持续在繁荣基层文化上下功夫。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市情政情相结合、和藏北优秀民族特色相结合,单设藏餐厨艺、乳制品加工、赛马竞技等牧区传统比赛项目,挖掘出霍尔岗孜珠西、索县石刻、巴青皮具制作、尼玛林寺酥油花制作等465项特色文化资源,非遗收入达402万元;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村居”的辐射带动作用;累计开展文艺文化活动2.9万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农牧区组织振兴,持续在发挥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为引领,动员2.4万党员干部、10万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累计组建志愿服务队伍5470支,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文艺文化、普法宣传等活动10万余场次,服务群众220万余人次。全市上下通过修订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寺规僧约等方式,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厚植党在牧区的执政基础。 聚焦农牧区生态振兴,持续在生态文明高地上下功夫。通过开展最美家乡手机摄影和短视频比赛,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累计开展生态保护活动1.9万次、新时代志愿服务4260余场次,切实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下一步,那曲市将持续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作为那曲干事创业的重要抓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那曲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以文化人 以文兴业 ——那曲市“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见闻 “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近年来,那曲市利用“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平台,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澎湃的精神动力。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被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记者来到那曲市巴青县“民族传统手绘技艺唐卡绘画”基地,学生们正在用心学习勾线、着色、晕染等唐卡绘画技艺,唐卡老师巴登在一旁耐心讲解着唐卡绘画的要领。 现年39岁的巴登,居住在巴青县江绵乡察曲松多村。从小学习唐卡绘画的他已有26年的“画龄”,拥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凭借好技艺,在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小手拉大手”绘画比赛中荣获市级第一名。 “在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我享受到120万余元的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创建了‘民族传统手绘技艺唐卡绘画’基地。利用这个平台,将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学习唐卡绘画技艺,在实现增收致富的同时,让唐卡技艺得以传承发扬。”巴登介绍说,目前,基地已带动就业80余人,实现创收50万元。 据悉,巴登的唐卡绘画技艺已被列入县级“噶玛噶举”唐卡绘画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巴登本人现在已是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的会员。 “这个舞蹈呈现形式太独特了,是谁编排创作的?”在那曲市第一届“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传统舞蹈总决赛舞台上,荣获第一名的舞蹈“霍尔岗孜珠西”惊艳了场下评委和观众。 巴青县文化和旅游局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索朗加措介绍:“杂色镇格加村文艺演出队表演的传统舞蹈‘霍尔岗孜珠西’历史悠久,在霍尔部落时期,就经常出现在宴会和劳作场景中。舞蹈对面部表情和舞姿具有很高的要求,包含南斗六星、初三的月亮、初升的太阳、日照方式等多种队形。但随着会跳该舞蹈的老一辈相继去世,‘霍尔岗孜珠西’舞蹈艺术渐渐走向衰落。”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对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下,格加村罗地、扎旺等老人根据自己的记忆,将“霍尔岗孜珠西”传承给了村级文艺队的演职人员。2019年首届霍尔巴青文化旅游艺术节期间,“霍尔岗孜珠西”再一次惊现于人们的视野中,深受好评。如今,“霍尔岗孜珠西”已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目前,传承“霍尔岗孜珠西”艺术的格加村文艺队共有18名队员,平均年龄约20岁。 “我现在是县艺术团的一名演职人员,除了基本工资外,还有排练补助、演出场次补助、伙食补助等,月收入5000元左右。成为演职人员后,除了去杭州、玉树等地进行交流演出外,还参加了那曲市举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格加村文艺队队员次旺拉姆自豪地说。 “我们预计在年底成立以县文化艺术团为基础的文化传媒公司,探索商业化运行模式,为更多演职人员拓宽创收渠道。”索朗加措说。 以文化人、以文兴业。巴青县非遗文化传承的大力推进,是全市“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取得成效的又一个缩影。 那曲市奋进办主任袁致新表示,通过“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市广大农牧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一些濒危项目和即将失传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保护。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60余名涉及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美术、民俗等多个领域的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参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重新认识非遗、定位非遗,加入非遗保护的队伍,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