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西藏筑牢基层健康屏障

2024-04-16 14:41:21   来源:《瞭望》   作者:李华 李键


  2015年以来,援藏医疗人才不仅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先进技术,还从专业能力、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受援医院进行全面帮扶,助力整体提升

  同一年,与嘎玛洛杰一起来到乡镇卫生院的,还有279名西(藏)医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以“发现一例、救治一例”为原则,2023年上半年,全区通过对127789名0至18岁儿童进行筛查,初诊出162名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对确诊的65名患儿开展手术治疗


  2024年3月19日凌晨,68岁的次旺平措胸闷胸痛症状加重。家人将其送往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亚东县人民医院救治。

  经检查,次旺平措被诊断为心肌梗死,病情危急。来自上海的援藏医生张巍排除相关禁忌症,为其成功实施了静脉溶栓术。随后,他被转入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在接受冠脉造影检查,植入支架并进一步治疗后,次旺平措脱离了生命危险。

  “转运路途长达300多公里”,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医生赵逸凡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如果没有援藏医生溶栓在前,病人可能命就保不住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耕百姓身边,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兼具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保健康复及公共卫生服务等职能。

  近年来,我国全面推动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西藏自治区县级医院。2015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2021年7月,这项工作向包括亚东县在内的13个县的县级人民医院延伸。

  在内地省市优质资源逐级下沉到西藏基层的同时,西藏积极构建县乡医疗联合体,通过“订单式”培养人才,开展远程医疗和巡回诊疗等措施,夯实西藏医疗体系的“地基”,努力实现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不出县就能得到治疗。

\
广东珠海市人民医院第七批援藏医疗队医生在检查病人(中)的手关节情况(2023年6月12日摄) 晋美多吉摄

  强援下沉

  2023年7月30日凌晨,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妇幼保健院担任业务副院长的湖北援藏医生王慧接到抢救电话通知,为一位藏族产妇的新生儿做了心肺复苏。

  次日,婴儿的奶奶见到正在查房的王慧,问:“安吉拉(藏语:医生),我女儿的孩子也是你救的,你还记得吗?”

  那是发生在2022年的另一次抢救:当时,这位藏族奶奶的外孙在该院出生。因在母体内发育不足,孩子出生时体重偏低、呼吸急促,被紧急转到新生儿科。王慧及时给予呼吸和营养支持,孩子的状况逐渐稳定。

  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精准对接医疗服务需求可以有效提升受援地的医疗水平。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副处长土旦拉姆表示,援藏医生的到来,增强了基层产科、儿科的医疗救治能力,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数据显示,2013年,西藏自治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为154.51/10万人和19.97‰,2020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下降至48/10万人和7.6‰,2022年,则进一步下降为45.8/10万人和7‰。

  为了让更多患儿得到及时救治,王慧把个人手机号设为“新生儿24小时急救专线”。她嘱咐所有医护人员,遇到紧急情况要随时通知。

  在王慧援藏的一年间,山南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使用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支持12人次,无创呼吸支持18人次,濒死儿复苏成功率100%,接诊县区转诊及远程指导救治危重新生儿十余人。

  鱼渔兼授

  9岁的旦增卓玛,因肺动脉瓣狭窄造成右心衰竭,跨瓣压差超过120毫米汞柱,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的援藏医生闫朝武带领下,为小卓玛进行了肺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这在西藏自治区尚属首例。

  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2015年以来,援藏医疗人才不仅为雪域高原带来了先进技术,还从专业能力、工作理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受援医院进行全面帮扶,助力整体提升。

  针对基层医院科室单一、力量薄弱的现状,各对口援藏医院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打造专业化特色科室。在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林芝市墨脱县,县人民医院之前只有一个独立科室。在广东省援藏力量帮助下,该院已“孵化”发展出17个专业科室,并通过县域医共体模式继续向基层辐射,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

  针对墨脱县人民医院管理不规范、制度存短板的情况,一批批援藏医疗队为其“植入”规范化、精细化的医院管理经验,按照“补硬件、设机制、建学科、提技术”思路,协助医院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等60余项制度,实施重大疾病“一站式”帮扶制度,助力墨脱县人民医院从未评级医院到“创二甲”,综合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处理疑难危重症和急症的能力和水平不足的问题,各地“外脑”以当地远程会诊平台为依托,助力基层医疗救治能力提高。

  2023年8月22日,一名摔伤病人被送到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经过胸腹部CT检查后,发现患者肝周积液,随即与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开展远程会诊,并在外地专家指导下实施手术。依托这一模式,毓璜顶医院已为聂拉木开展近百次远程培训和会诊。这得益于在援藏省市的帮助下,西藏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的快速普及。目前该平台已覆盖乡镇以上830余家公立医疗机构。

  援藏力量的加入,还带来基层医院设备设施的质变。山南市扎囊县人民医院在援藏资金支持下,购置了CT、生化仪、多普勒超声仪、电子胃镜、腹腔镜等先进设备,助力本地医生独立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阑尾切除、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等手术。

  苦练内功

  2023年,嘎玛洛杰从西藏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作为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来到海拔4500多米的那曲市双湖县协德乡卫生院工作。

  同一年,与嘎玛洛杰一起来到乡镇卫生院的,还有279名西(藏)医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这些来自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和西藏藏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年轻人,被补充到了2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开始承担基层群众健康“守门员”的角色。

  “学校给我们免学费,免住宿费,还补助生活费。我将履行好承诺,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嘎玛洛杰说。

  “提升西藏基层医疗卫生水平,最关键的是培养一批留得住的人才。”土旦拉姆说。2010年,西藏与全国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步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培养。经过十余年努力,西藏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已达1880名,其中1260名已到岗,另有620名正在校培养。

  西藏自治区基层全科医生队伍愈发壮大。目前,西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执业(助理)医师已从2012年的660人增加到2023年的2671人,增长了3.05倍,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96人。此外,西藏自治区已实现行政村卫生室全面覆盖,并分批分期对5277个农村卫生室在岗人员开展培训,目前已覆盖全区上万名卫生人员。

  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藏医学在基层地区广受欢迎。目前,西藏建成1个自治区级、6个地市级藏医医疗机构和41个独立的县级藏医机构,藏医诊疗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覆盖率分别达94.4%和42.4%,年诊疗329万人次;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800多人。

  治防并重

  来自昌都市洛隆县中亦乡中亦村的郎比,已逾花甲之年。他从小患大骨节病,几十年来,依靠年迈的父亲照料。2020年8月,郎比在大骨节病筛查中被确定为手术救治对象,前往北京接受免费手术治疗。术后三个月,他就跟正常人一样行动自如了,还做起餐饮生意,生活回归正常。

  大骨节病、包虫病、先心病……这些“世界屋脊”常见病,长期以来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健康,成为影响人均寿命的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全面启动地方病防治攻坚行动,通过改水换粮、易地育人、移民搬迁、发放儿童营养包等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大骨节病高发流行趋势,2018年后再无新发病例。

  过去,包虫病是令人谈之色变的“虫癌”。经过多年综合防治后,人群患病率从2016年的1.66%降至目前的0.24%,包虫病一类县区由2016年的74个县(市、区)减至目前的3个县(市、区)。这个长期肆虐西藏、致农牧民群众陷入贫困的疾病,已经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

  在高海拔、低氧低压的环境下,西藏自治区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高于其他地区。以“发现一例、救治一例”为原则,2023年上半年,全区通过对127789名0至18岁儿童进行筛查,初诊出162名疑似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对确诊的65名患儿开展手术治疗。土旦拉姆介绍,西藏2012年全面启动先心病患儿免费救治工作,目前已救治7000余名确诊患儿,筛查救治工作成效显著。

  巡回诊疗是医务人员了解基层群众健康状况、普及健康养生的重要方式。西藏自治区各级医院通过日常基层巡诊,深入偏远农牧区为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理念。2023年,全区各巡回诊疗团队累计开展基层巡回诊疗3589场次,建立随访机制26万人,巡诊77万余人次。

  近年来,西藏着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居)民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民健康体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治、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项目。目前,西藏已形成覆盖各级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急救和巡回诊疗体系。如今的西藏,已实现“绝大多数小病不出乡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