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变观念 忙脱贫 谋致富--迪庆州驻村工作队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在这些喜人的变化中,最令人欣慰的是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转变。他们不再悲观也不再“等靠要”,而是积极投身于脱贫增收的行列。 面对9.6万多散居在高山峡谷间的贫困群众,点多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工作任务重、难度大的严峻形势,迪庆州始终坚持把“脱贫摘帽、奔小康道”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政治任务来抓。按照“因村派人”及“每个贫困村不少于5名、每个非贫困村(社区)不少于3名工作队员”的原则,整合省、州、县(市)、乡(镇)人员力量,共选派了1000多名工作队员,组成了193支驻村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工作,出台并严格执行《驻村扶贫工作队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让驻村扶贫工作队真正变“驻村”为“助村”。 为让贫困群众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驻村扶贫工作队真正把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紧紧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和能力素质提升“六大工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鼓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干事创业、主动脱贫致富意识。 正在自家中药材地里忙碌着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拖枝村拖枝村民小组因学致贫群众张志华说:“自从驻村扶贫工作队来了以后,不但我们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大家的思想也从‘懒得动’到‘我要动’转变,争先恐后忙脱贫,谋致富。”张志华的心声折射出该州不是亲戚胜似亲戚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在精准脱贫道路上与当地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攻坚作战的勇气和底气。 如今,随着一股股扶贫力量的聚合、一个个基础设施的完善、一项项脱贫产业的发展……脱贫攻坚已成为迪庆广大干部群众的心声,全面小康成了全州40余万各族群众共同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