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民主改革后 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成就璀璨夺目

2014-03-28 13:01:53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冯骥 次仁罗布


\
  以免费医疗费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覆盖了西藏所有县和乡镇,形成了遍布全区的城乡医疗卫生网。图为山南地区琼结县拉玉乡白纳村村民开心地向记者展示“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家庭医疗账户本”。本报记者 次旺 洛桑 摄
  1959年,西藏的GDP仅为1.74亿元,人均GDP仅为142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仅有1.28亿元……翻开那沉重历史的一页,这组数据令人惊叹心酸。
 
  “民主改革后,中央政府把帮助西藏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放在首位,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推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自治区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达瓦次仁说。
 
  资料显示,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藏的现代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如今,已建立起一个包括能源、轻工、纺织、机械、采矿、建材、化工、食品加工、民族手工业、藏医药等20多个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13年,我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29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5亿元。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8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0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2元。
 
  “城镇化使各族人民更多分享现代文明发展带来的成果。”拉萨市堆龙德庆县羊达乡通嘎村党支部书记阿努说。民主改革前,我区只有少量人口居住点,城镇只有拉萨、昌都、日喀则等少数地方,拉萨城区不足3平方公里。近年来,我区坚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以拉萨市为中心,以地区所在地为支点,以县城、边境城镇、特色文化旅游城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不断提高。同时,随着人民生活逐步富裕,消费结构开始多样化,冰箱、彩电、电话、电脑、洗衣机、摩托车、手机等消费品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中,拉萨市连续5年被评为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
 
  不仅如此,西藏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也日益密切。通过加强与印度、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我区实施了面向南亚的陆路贸易大通道建设,建设吉隆、樟木、亚东、普兰和日屋口岸,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目前,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进入西藏,丰富着城乡市场和百姓生活。西藏的名、优、特产品及民族手工业产品也大量进入全国市场。仅2013年前10个月,西藏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就达27.72亿美元。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扶持,西藏外贸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竞争能力有所增强,进出口市场由改革开放初期的少数几个发展到目前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自治区商务厅对外贸易处处长高银华介绍说。
 
  回顾西藏的昨天与今天,“香巴拉”,这个悠久、神秘且时髦的神话,如今它正向我们驶来,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