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 所属分类:人物 > 学者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1737~1802)  清代佛学大师、宗教史学家、文学家、第三世土观呼图克图。

  出生于多麦波热朗朱地区(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6岁被认定为郭隆寺(佑宁寺前身)二世土观转世灵童,成为三世土观呼图克图。乾隆二十年(1755),赴西藏求法取经,二十六年(1761)返回后任郭隆寺法台。二十八年(1763)奉诏入京,任掌印喇嘛、御前常侍禅师等职,先后参与了《五体清文鉴》、《满文大藏经》等大型书籍的编纂工作,深得朝廷及佛学界的敬重。乾隆五十二至五十八年(1787~1793),相继任夏琼寺堪布、塔尔寺第35任法台等职,并在塔尔寺修缮密宗学院等。此后,返回郭隆寺潜心著书立说。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一生著有传记、故事、历算、诗词、文书、教派教义等方面论著500余篇(部),辑成《洛桑却吉尼玛全集》,共17函。其重要著作有《土观宗派源流晶镜史》、《三世章嘉呼图克图乳必多吉传》、《佑宁寺志》、《塔尔寺志》、《贡巴饶萨传》、《二世土观却吉嘉措传》、《密宗经义》、《自传》及《诗集》等,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土观宗派源流晶镜史》。该书论述了印度佛教、西藏佛教前弘期及后弘期宁玛、噶当、噶举等大小教派及西藏苯教、汉地儒、道等的历史和教义,共12卷。19世纪由印人达斯译成英文《关于西藏宗教、历史的文献》,国内有刘立千的汉译本。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和《颐和园礼赞》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是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松林乡人,藏族,公元一七三七年(藏历第十二饶迥火蛇年)生,六岁时被认定为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佑宁寺土观呼图克图阿旺却吉嘉措的转世灵童,被迎请到佑宁寺坐床,成为第三世土观活佛,并跟从当时青海著名学者松巴堪布益西班觉受戒。土观呼图克图是清代青海著名的转世活佛,为甘青藏区八大驻京呼图克图之一。第一世土观活佛名罗桑拉丹,出身于今青海互助县李土司家,故称其转世系统为“土官’,后以土官一词不够文雅,改称“土观”。第二世土观活佛名阿旺却吉嘉措(1680-1736),于1704年任佑宁寺第二十四任法台。1720年奉康熙帝之命护送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从青海塔尔寺去拉萨坐床,得到西藏和蒙古各部上层人士的敬重。一七三七年乾隆帝追封已故二世土观活佛为“静修禅师”,并赐印信。乾隆帝的这一封赐,大大提高了土观活佛系统的地位,为三世土观活佛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年青时在佑宁寺学习佛教因明学多年,十九岁时(1755年)前往拉萨,入哲蚌寺郭茫扎仓学经。在拉萨七年,他主要从甘南拉卜楞寺的二世嘉木样活佛晋美旺布为师学习因明,同时向六世班禅贝丹益西、三世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等人学习密宗典籍。一七五七年三世章嘉活佛若必多吉到西藏处理七世达赖喇嘛圆寂后西藏的政务,解决认定七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的问题,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在拉萨与章嘉活佛交往甚密。一七六一年,他返回青海,任佑宁寺第三十六任往台。一七六三年 (乾隆二十八年),他二十七岁时奉诏进京,在北京曾任掌印喇嘛,御前常侍禅师等职,颇受乾隆帝垂青。他在京任职期间与章嘉·若必多吉在清廷活动奔走,使毁于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的佑宁寺得以全面修复,井参与了《四体清文鉴》、《满文大藏经》的编纂工作,因而得到朝廷和佛界人士的敬重。他从北京返回青海后,于一七八九年至一七九三年任青诲塔尔寺法台,在塔尔寺建立土观噶尔哇(活佛公馆)。后来他常住佑宁寺,专心著述,于公元一八O一年(藏历第十三饶迥铁鸡午)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大师.宗教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甚多,全集共计十七函五千七百余叶。他的名作有《章嘉呼图克图若必多吉传》,《宗派源流晶镜史》、《佑宁寺志》、《密宗经义》,《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自传》及诗集等。《宗派源流晶镜史》成书于一八O一年,全面而扼要地叙述了印度早期各种宗教及佛教、藏传佛教各教派及苯教、汉地道教的历史和教义,是研究西藏佛教史的重要著述。此书在十九世纪末由印度人达斯译成英文,流布各国,现在有日文等译注本,国内有刘立千先生的汉译本。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的全集首先由青海佑宁寺刻版刊行,拉萨布达拉宫印经院和四川德格印经院都曾翻刻印刷过他的著作。

  一七六三年,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奉诏进京,当他到达北京时,正值乾隆皇帝下命修建的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落成。

  清朝前期国力比较强盛,皇室在北京大兴土木,营建了许多园林,以西山群峰为屏障而修建的京西一组大规模的园林,统称为“三山五园”(即畅春园,圆明园,五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万寿山清漪园),这些园林以宏大秀丽著称于世。万寿山原名瓮山,山下有一瓮山泊,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修建白浮堰时,导引昌平县的白浮泉和玉泉山的泉水入瓮山泊,形成一个大水域,称为西湖。明代在瓮山上修建了一座圆静寺。一七五—年,乾隆皇帝的母亲六十大寿,乾隆帝为了给母亲祝寿,于一年前将圆静寺改建为大报恩延寿寺,特瓮山改名为万寿山,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全园命名为清漪园。一七六四年,清漪园全面竣工,费时十余年,耗银四百八十多万两。清漪园建成后,乾隆帝常到园中休憩游乐。土观·洛桑却吉尼玛作为乾隆皇帝的禅师,自然有许多机会随侍皇帝到这皇家林苑中游览。乾隆皇帝是一位颇有作为的君主,不仅在文治武功方面有许多建卧在语言文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在巡幸时喜爱题咏,各地风景名胜多有其墨迹。乾隆皇帝除自己写御制诗外,常命臣工唱和。土观·洛桑却吉尼玛的《颐和园礼赞》有可能是酬和之作。此诗组笔调清新明快,想象奇特,堪称君臣唱和诗作中之佳品。

  土观·却吉尼玛的《颐和园礼赞》,结构十分完整,前六首分别描绘清漪园中的水、鸟、花、树、山、泉,最后一首作结。每首自成一个单元,合起来又诨然一体,将整个清漪园的五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