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林业 所属分类:经济 > 农业

林业 西藏保存有中国最大的原始森林,西藏森林蓄积总量全国居首。全区有森林县达30个,东起横断山脉的金沙江,西至吉隆县。森林分布主要在藏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高山峡谷地带,大片林区主要集中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带。1977年西藏林业用地面积117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632.3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36亿立方米。1986年12月成立西藏自治区农牧林业委员会,下设县级林业局。

  1996~2000年,中央对西藏自治区共投入林业基本建设资金6730万元,主要用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生态防护林建设工程、种苗工程、森林保护、林业科技教育、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东久林场开发和林区木材加工等项目建设。同期,全区年均造林13340公顷,共完成人工造林33350公顷,植树3000多万株,封山育林10余万亩,种植经济林160多万株。

  2000年底,全区30个有林县共有森林面积729.3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7.3%,活立木蓄积量20.8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一位。西藏林业的优势已被列人自治区“九五”远景发展规划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全区已建立起包括森林培育、保护管理及开发利用等较为完整的独立林业产业体系。2000年全区共有林业职工1.4万人,其中国营森工企业1.3万人。林业机关事业单位35个,国营森工企业8家,县乡办森工企业20余家。全行业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2002年全区林业总产值12221万元。
 
  2014年,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数据显示:西藏森林蓄积总量20.86亿立方米,比2002年增加了1.93亿立方米,占全国森林蓄积量的13.78%,居全国首位。西藏森林面积1684.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4.01%,与2002年的第一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相比,增加了195万公顷,森林蓄积12年间增长10.21%。森林按照主导功能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西藏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结果显示,西藏生态公益林面积1891.99万公顷,占全区林地面积的97.06%,生态功能良好,为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对促进我国的国土安全、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植树造林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派遣农业技术人员对雅鲁藏布江流域的部分地区进行林业考察,并在拉萨市西郊七一农场开展育苗造林试验。20世纪60年代是西藏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的起步阶段,植树造林主要树种为当地藏川杨、银白杨、清溪杨、柳树等。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西藏植树造林进入引进外地树种、建立苗圃、逐步使用带根苗、放宽林业政策为标志的过渡发展阶段。1984年全区造林面积达到1994.33公顷,零星植树826.69万株。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西藏大力推行工程造林,植树造林逐步走上快速发展阶段。经过不断探索,西藏改一年单季造林为两季造林,并开始按规划设计造林,使造林面积扩大,质量提高,形成以城市绿化为先导,以工程造林为重点,农村与城市全面铺开的新局面。

  20世纪90年代末期,拉萨市城市绿化面积673.7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17.1%,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58.48公顷,人均12平方米,苗圃面积17公顷,苗木、花草品种150多种,初步构成城市绿地系统。1992年国家建设部、环保局授予拉萨绿化工程“环境综合整治优秀项目”奖,1994年国家建设部授予拉萨“绿化先进单位”。

  2002年全区共完成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202公顷,成林抚育面积9338公顷,完成造林面积12436公顷,其中用材林2468公顷、经济林2162公顷、防护林7690公顷、薪炭林116公顷。2003年西藏完成造林面积2.32万公顷,其中工程造林0.53万公顷,退耕还林0.63万公顷,义务植树720万株,同时完成苗木培育326.33公顷,迹地更新0.19万公顷,封山育林15.17万公顷。
 
  经济林木 西藏的主要经济林木有茶及各类果树,另有纤维植物、淀粉和糖类植物、药材植物资源等。其中,野生纤维植物100余种,分属20余科;含淀粉植物10余种;糖类植物有蔷薇科、葡萄科、芸香科、桑科、猕猴桃科和仙人掌科等10余种,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林区;药材植物种类有100余种。

  ①果树。西藏经济林的主体,具有分布广、品种多的特点。区内野生及人工栽培的果树品种主要有苹果、李、川梨、秋子梨、西洋梨、砂梨、杜梨、山毛梨、水蜜桃、樱桃、杏、核桃、光核桃、猕猴桃、香蕉、芭蕉、柠檬等。2000年,西藏果园面积1235公顷,水果产量7418吨。其中苹果园面积1051公顷,苹果产量5299吨。人工栽培苹果树40余万株,梨树2万株,桃树3万株,柑橘树3万株,核桃树120万株。水果主要产区为林芝、波密、米林、朗县、加查等地。

  ②茶。1959年以前,西藏茶叶全部由云南、四川运人。1956年开始在察隅日卡通试种茶树,70年代以后,在波密县的易贡、林芝县的东久,墨脱县的大部分地方,错那县的麻麻以及樟木口岸的部分地区引种茶树获得成功。1981年西藏共有茶园45公顷,年产茶13.5吨。在墨脱南部和察隅沙马以下种植的云南大叶种茶,年生长量可达50~90厘米,在海拔2500米以下的察隅、墨脱、易贡、东久、樟木、吉隆等地种植的四川小叶种茶,年生长量可达30厘米。2002年西藏茶园面积148公顷,茶叶产量5吨。
 
  生态建设工程 西藏的生态建设工程主要包括西藏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自治区飞播造林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

  ①西藏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1998年工程开始启动,江达、贡觉、芒康三县被划定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天然林保护范围,总面积3.1万平方千米。工程以苗圃建设、森林管护、植树造林、搬迁安置、林业保障体系等为主要建设内容。此外,西藏将林芝地区除墨脱县以外的6个县和昌都地区西部8个县的部分天然林划为群众自用材的限伐区,其余大部分天然林按生态公益林进行保护,停止原木、锯材外销,对重点伐区进行清理整顿,关闭部分对生态环境破坏大的林区木材收购加工点。全区商品材采伐指标由1998年的22万立方米减少到16万立方米,民用材也实行限额采伐。

  ②拉萨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工程。工程覆盖拉萨、山南、日喀则、那曲等地(市),建设项目有拉萨河流域防护林体系、雅鲁藏布江中部流域山南段防护林体系、那曲封沙育林项目等。该工程的实施将保护现有植被20多万公顷,恢复和扩大林草30万公顷,人工造林种草5万公顷,改扩建苗圃482.2公顷,并建立面积为1.5万公顷的林业综合科技试验区及林业新技术推广应用基地,加快沙化土地治理速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③自治区飞播造林工程。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西藏自治区开展飞播造林可行性考察报告》,西藏制定了《自治区飞播造林试验工作方案》,并于2001年启动。

  ④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上游及雅鲁藏布江流域的28个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规划退耕地造林5.2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3万公顷。2002年已实施退耕地造林0.67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造林0.67万公顷。

  ⑤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为保护各种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植被类型、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存繁衍的栖息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藏相继建立13个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已建保护区总面积3925万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32.1%。其中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建立有效保护了藏羚羊等大批国家保护动植物,西藏野驴、盘羊等种群数量开始回升,孟加拉虎等珍稀动物在消失多年后又重新回到西藏。
 
  林业援藏 1999年以后,国家林业局及北京、天津、重庆、河北、辽宁、上海、浙江、湖南、广东、陕西等20多个省市林业部门先后在西藏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32个工程项目上投入资金7亿多元。全国林业援藏工作带动了西藏林业大发展,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有力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藏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38万亩。全区共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森林公园2处,保护面积达到36.7万平方千米,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0%以上。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会议之后,国家林业局多次组织工作组进藏进行专题林业考察,就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林业产业发展、高海拔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开展西藏对口支援等工作进行了研究,连续5年在西藏举办林业干部培训班、林业工程管理培训班。国家林业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共选派近40人次到西藏工作。同时还组织部属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有针对性地帮助开展科研、教学活动,提高西藏林业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