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林周县 所属分类:区划地名 > 拉萨市

林周县 拉萨市辖县。位于市境东北,县城距市区65千米。西、南与城关区、堆龙德庆县相连,北界当雄县;东与那曲地区嘉黎县、墨竹工卡县毗邻。林周,系藏语“天然形成的地方”之意。清咸丰七年(1857)成立林周宗,属地方政府管辖。1959年林周、旁多两宗合并设林周县。1972年,将林周县以卡拉山为界划分为林周县和林周农场两个县级单位。1984年农场并入林周县。1988年原属达孜县管辖的澎波区划归林周县管辖,逐渐形成当今的行政区划。总面积4512平方千米。县政府驻地甘丹曲果镇,辖1镇、9乡。全县总户数91759户,总人口约5.28万。
 
  自然地理 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南北狭长,跨度达180千米。念青唐古拉山支脉卡拉山横贯县内,将县境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属拉萨河上游及其源流区域,素有“三河一流”的美誉。三河,即热振河、达龙河、乌鲁龙曲河;一流,即拉萨河流域。气候干燥,年均气温2.9℃,平均海拔4200米,以牧业生产为主,为半农半牧区。南部地区属拉萨河支流澎波河流域,平均海拔3860米,地势平坦,谷地开阔,气候温和,水量较充沛,年平均气温5.8℃,是拉萨市的主要产粮基地。全县河流总长度577千米,主要包括拉萨河、拉曲河、热振河、玉年曲河、乌鲁龙曲河等,其中热振河境内流长130千米,拉曲河境内流长22千米。拉萨河、玉年曲河、乌鲁龙曲河等20多条为季节性河流。属高原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大,太阳辐射强。年均气温5℃,年均降水491毫米,夏季雨水集中,年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无霜期120天。自然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冰雹、雪灾、霜灾、泥石流、病虫害等。1988年遭受特大洪涝灾害,1989、1990年连续发生雪灾,1991年发生3次霜灾和1次蝗灾。主要矿产有铅、锌、铜、银、金、煤、重晶石、石膏等。野生动物主要有鹿、獐、水獭、雪鸡、黄鸭、白鸭、野鸡、黄羊、黑颈鹤等。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红景天、雪灵芝等。
 
  经济 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县之一,西藏主要粮食生产县之一,也是西藏自治区科技示范县之一。1997年全县脱贫后,国民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616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10942万元,第二产业614万元,第三产业4604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122万元,其中农业11166万元,林业585万元,牧业5371万元。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确定江苏省苏州市与林周县建立对口支援关系。从1995~1998年,苏州市向林周县援助人民币509.2万元。①农业。共有耕地11931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11916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0091公顷,油料1190公顷。粮食总产量5.76万吨,油菜籽0.32万吨。年末牲畜存栏29.94万头(只),肉类总产量3664.14吨,奶类总产量1416.68吨,羊毛总产量81.66吨。1999年林周县成为西藏第三个粮油总产超亿斤的大县。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油菜、蔬菜等。有县级水电站1座,乡级水电站2座。②工业。林周县民族手工业较发达,澎波制陶业有悠久历史。全县共有10家工业企业,其中有4个电站及选矿厂、自来水厂、藏药材加工厂、木器加工厂等。手工业有织氆氇、卡垫、制陶等。制陶业主要产于澎波,产品有火盆、花盆、油壶、酒壶等,1983年曾入选全国民族特产手工业艺术品展览会。③交通运输。县内公路建设始于1960年。全县主要公路3条,总长160千米;乡村公路12条,总长260多千米。形成通往拉萨市、邻近各县各乡的交通网。
 
  科教文体卫 1999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92名,其中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215名。1990~1999年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国家、自治区、拉萨市奖励,其中国家级3项。1959年前全县无学校,1960年建立了第一所县民办小学。2000年全县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8所,教学点95个,在校学生9750人,其中中学生85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专任教师445人,其中中学39人,小学406人。拥有社会力量及个人捐资兴办的常熟金融希望小学、昆山金融希望小学、蒋景希望小学和央金希望小学。县内有民间业余藏戏队2个,藏戏中的8大曲目均可上演。“锅庄”舞是民间舞蹈的主要形式,“确卓”为宗教舞蹈,“谐钦”是当地居民最喜欢的民歌。阿古顿巴、伦布加巴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1995年安装闭路电视,1999年安装有线电视。全县有广播电视台(站)56座,其中县广播电视台1座。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72.1%,广播人口覆盖率83.4%。有文化馆1个,电影院1座。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有赛马、抱石头、射箭、抛石头、拔河等。全县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23个。1999年县人民医院创“一级甲等”医院。县医院共有床位30张。1998年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启动。至1999年,全县9个乡成立了合作医疗卫生院。2000年底,全县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22名。
 
  民俗旅游 林周县是藏传佛教文化圣地,全县有寺庙37座,其中尼姑寺12座,喇嘛寺25座。按教派划分,格鲁派26座,噶举派6座,萨迦派5座。共有僧尼1763人,其中尼姑844人,喇嘛919人。著名的格鲁派寺庙——热振寺位于塘果乡境内,这座由仲敦巴创建的小庙,后来扩建成为噶当派的祖寺,15世纪初叶,改宗格鲁派后出现了热振呼图克图,并曾两次出任噶厦政府的摄政,1962年热振寺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垅寺系林周县旁多乡又一大名寺,最初由达垅塘巴·扎希贝于1180年兴建。达垅寺前后传承过30余任住持法台,寺址建在达垅村南侧山坡上。寺内康村集会殿完好地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殿内四壁遍绘历辈高僧人物肖像及护法神。1012年建于阿朗乡拉康村旁的吉拉康布局为一方型封闭式庭院,完好无损的主殿建筑和东侧的寺碑可谓相得益彰,弥足珍贵。从殿内壁画题材来看,当属晚期格鲁派风格之作。寺碑立于1240年,碑的正面为藏文楷书,14列、227个字,碑文内容大意是劝导世人崇信佛法。1996年吉拉康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口支援 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江苏省确定由苏州市对口支援林周县。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派出三批8名援藏干部到林周县工作。到2003年,苏州市委、市政府通过对口援助渠道,共为林周引进资金(含物资)3240万元。1995~1998年,第一批援藏干部共为林周引进资金579.2万元,援建了林周县苏州小学、机关大院道路;1998~2001年,第二批援藏干部筹措资金,新建了县自来水厂、汽车站、综合服务中心,修建了县城第一条柏油马路,改善了县城面貌。2001~2003年,苏州市落实对口支援资金1500万元,先后实施了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县中学阶梯教室、黄牛品种改良基地、县中学学生公寓、张家港市骏马希望小学、林周农林科技示范园等项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