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阿底峡 所属分类:人物 > 教派、寺庙创始(建)者

阿底峡(982~1054) 古印度僧人、佛学家、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

  本名达哇宁波,意为“月藏”。法名迪班噶罗室利扎那,藏译贝玛尔梅泽益西,意为“燃灯吉祥智”。藏史通称觉卧杰阿底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

  出生于萨霍尔国(今孟加拉国达卡地区)。5岁在金刚寺出家,受密宗灌顶。21岁精通五明,29岁在天竺受戒为僧,研习密宗教义。1013年阿底峡率弟子赴金地岛从法称学习密法,在锡兰(今斯里兰卡)钻研大小乘经论和密咒。44岁时返印度,出任超戒寺首座(大上座)。

  朗达玛灭佛后,吐蕃佛教受到沉重打击,1037年古格王遣那措译师赴印度迎请阿底峡入藏振兴佛教。1042年阿底峡经尼泊尔至阿里,在托林寺与仁钦桑布、那措译师等人翻译经典。两年后,应仲敦巴之请到卫地弘法,在桑耶寺讲经传法,翻译《摄大乘论》及《摄大乘论释》等多种经论。

  阿底峡的学说以显宗为主,提倡戒律,尊尚净行,著有《菩提道灯论》共七十颂,阐述从学法到成佛的修习内容和阶段。在藏传佛教后弘期还处于分散杂乱时期时,该书提出了对整个佛教的系统看法,为噶当派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阿底峡主要著作包括《密宗道次第解说》、《菩提道灯论》、《入二谛论》、《中观教授论》、《摄菩萨行炬论》和《发菩提心论》等50余种佛学论著,并与其他译师将10余部经典翻译成藏文。所著《八分医方》对西藏医学北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阿底峡居吐蕃17年,先后到阿里、后藏、拉萨、叶尔巴、桑耶、连巴、纳曲、唐波且、聂唐等地传教、收徒、著书、行医。其弟子以仲敦巴、俄·雷必西饶、绛曲沃、仁钦桑布等最为著名。1054年阿底峡圆寂于聂唐,其弟子建造聂唐寺,并将他对仲敦巴等人讲经说法的内容汇编为《噶当书》(分为《祖师问道录》和《弟子问道录》两部分),成为噶当派和后来的格鲁派高僧必读书。因宗喀巴继承和发展其学说,创立了格鲁派,故格鲁派又称为新噶当派。

  1076年阿里地方首领为纪念阿底峡,在托林寺举行法会,成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一件大事,史称“火龙年法会”。1978年孟加拉国派使节前往聂唐寺祭祀,并将阿底峡骨灰运回孟加拉国供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