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藏博物馆恒温恒湿的文物库房内,有多件成卷保存的明代圣旨静静躺在保管箱内,它们承载着大明王朝最高统治者对西藏行使主权的宣告以及对地方善治的褒许。
日前,在征得博物馆方面的同意后,新华社记者近距离拍摄了其中一件珍贵文物——《永乐十一年封斡喃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诰书》。
.jpg)
.jpg)
诰书是我国古代朝廷封赠、任命官员的证明文书。明朝建立后,在治理西藏方面实行“多封众建”“贡市羁縻”的特殊政策,对西藏地方各主要教派和地方势力首领均予以分封。受封的政教首领会得到皇帝颁赐的印绶、命书、财物等,并允以世袭延续,定期朝贡。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朱棣封授炽盛佛宝国师喃加巴藏卜之子喃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并派遣著名太监杨三保、侯显等前往西藏赐给金印并颁发诏书,承认其合法首领地位。

《永乐十一年封斡喃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诰书》长600厘米、高33厘米,卷轴装,提花云龙纹五色锦,以汉、藏两种文字写成。汉文部分以正楷字体手书,字迹端庄秀美,文末钤盖“制诰之宝”印章;藏文同样为墨书,内容相同。
奉天承运皇帝 制曰:
代天理物必先怀远之仁,锡德褒贤宜有推恩之举,所以广至仁而示崇奖之道也。朕恭膺天命,统绍鸿基,以六合而为家,视万方犹一体,博施广爱,无间迩遐。尔斡喃渴烈思巴,世居西土,久遵王化。自朕即位以来,尔能敬顺天道,恭事朝廷,效义摅(同抒)诚,久而弥笃,眷兹忠悃,良用褒嘉。今特封尔为思达藏辅教王。于戏,锡命颁恩,式弘敷于治化;恤民保众,尚益笃于忠勤。祗服朕言,世延福庆,钦哉!
永乐十一年五月二十三日
这份封授辅教王的诰命语气庄重,用典较多。以下是现代汉语的翻译:
奉行天命的皇帝 昭告天下:
治理天下万物,首先必须怀有安抚远方百姓的仁心;施恩于贤者,也应当有推恩奖赏之举。这样才能广施至仁之道,并彰显尊崇奖励的意义。朕恭敬地承受天命,继承宏大的基业,以天下为一家,视万方百姓如一体,广施恩泽、博爱众人,不分远近亲疏。你斡喃渴烈思巴,世代居住在国土的西部,早已归顺朝廷,接受王道教化。自从朕即位以来,你能够敬顺天道,忠诚侍奉朝廷,尽忠竭诚,始终如一,这份忠心实在难得,朕深感嘉许。因此,今特封你为“思达藏辅教王”。呜呼!赐予此命,颁发恩典,是为了推广教化与治国之道;你要体恤百姓,保国安民,更加勤勉忠贞。
望你谨遵朕命,世代享受福禄吉祥。钦此!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五月二十三日

据西藏博物馆研究馆员何晓东介绍,在明代,萨迦地方政权虽然退居偏远的达仓宗一带(今吉隆宗嘎镇),但是鉴于萨迦派在元朝时期的巨大影响力,明太祖朱元璋早在明朝建立之初的洪武六年就封授元代的末任帝师、萨迦派都却拉章代表人物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以示安抚。
明成祖封授喃加巴藏卜之子喃渴烈思巴,为辅教王名号之始,之后,萨迦派的历任辅教王世代传承并与明中央保持紧密联系,一直持续到明朝末年。在《明实录》的记载中,辅教王系统曾先后于天顺八年、弘治十七年、正德九年、万历十年、万历十七年、万历二十二年多次遣使朝贡。



这是指该诰书底本制造的时间是明永乐三年(5月20日摄)。
这件诰书同西藏博物馆收藏的其他圣旨共同展现了历代中央政权对西藏地区行使主权的史实,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有力物证。
记者:李贺 旦增尼玛曲珠
编辑:邓坚 韩芳 鲁金博 王玉言
图章篆刻:张传奇
鸣谢:西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