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军区54个无长明电边防连队和哨所接通国家电网

2016-11-09 09:02:44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郭丰宽 曹文勇 常晨玥 陈小菁


  边防用电并入国家电网让光明常在——

  “哨所网络‘连接’世界”

  “我考上啦!”今年7月,西藏军区某边防连战士李建军紧握军校录取通知书,兴奋不已。看着他激动的样子,连队干部也为他流下了高兴的泪水。

  两年前入伍的李建军,一直怀揣着大学梦,他的业余时间基本都在学习室里度过。然而,每年冬季河水流量下降,给连队供电的小型水力发电站经常“罢工”,小李晚上只能借助烛光复习功课。

  去年连队供电并入国家电网,昔日“点灯熬油”的场景一去不返。“如今连队再也不会停电了,一定会有更多战友实现考学的梦想。”小李说。

  2012年至今,西藏军区积极协调国家电网西藏电力总公司,把边防偏远单位用电纳入国家电网建设规划。截至目前,已先后为54个无长明电的边防连队和哨所接通国家电网;预计到2019年底,另外33个连队也将实现全天候通电。

  长明电为哨所送来视频监控、大功率通信等高科技装备,戍边质量不断提升。今年4月,昆木加哨所值班战士张勇不需再用高倍望远镜巡查,而是通过操作可视值班系统,高效便捷地监视防区内的一草一木。

  满足全天候用电需求,官兵的生活条件也在改善。去年,拉丁拉哨所迎来第一批电器,戍守哨所8年的四级军士长王辉看到哨所用上了电冰箱,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下我们可以随时吃上新鲜肉菜了,战友们再也不会得高原综合征了。”

  如今,许多偏远哨所通了网络,战士们有了与外面世界连接的“桥梁”,视野更开阔了。一些连队还配备了“村村通”接收机、边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等,创建了“雪山文化远程教育学校”,战士们执勤训练之余,还可以自由学习充电。

  目前仍有几十座偏远执勤点尚未接入国家电网。这让人心怀期待:什么时候,温暖的灯光也能点亮千里边关每个角落?什么时候,那一盏盏灯光可以照进每个边防官兵心里,点亮通往幸福的路。( 刊头照片由西藏军区后勤部提供)

  当“电的心愿”变成种子

  社会发展到今天,当电灯、电话、电视机等电器走进千家万户时,我们对于“电”这种能源的感觉已经如同呼吸空气一样,平常而自然。谁都知道电的重要,但谁也不会为用电而发愁。然而在风雪边关,电却是那么金贵,那么真实地牵动着边防官兵的心。

  受特殊地理环境影响,边防哨所大都远离城市、无社会依托,电力保障只能依靠太阳能、风能、水电站或柴油机发电等方式来解决,加之全靠自我保障的供电系统运行不稳定,正常用电对边防官兵来说近乎奢求。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年春节,大雪封山后的乃堆拉哨所气温骤降,发电机的机油和冷冻液都冻上了。除夕夜,为了能和全国人民一起收看春晚,战士们找出一台手摇发电机应急,但由于功率太小,收看到的电视画面时断时续、“雪花飞舞”,战士们硬是靠手摇发电坚持到晚会结束。

  往事艰辛却也难忘。今天我们欣喜地发现,即使在遥远的边陲,边防官兵的生活条件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手摇发电机到柴油发电机,从风力发电到太阳能发电系统,从修建小型水电站到纳入国家电网建设规划……军地协力为哨所解难题、送温暖的脚步从未停歇,一个个边防“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得以解决。

  “鸟枪换大炮”的边防官兵从物质文化、生活条件的改善中,感受到的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给边海防建设带来的“水涨船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戍边能力的提升。同时,依托国家电网建设规划破解边防用电难题,是军民融合发展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解决边防哨所饮水、出行、看病、取暖、吃新鲜蔬菜等难题的有效途径、长远之策。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为边防解难题“永远在路上”。相信有各级组织的持续关注、倾情关爱,有军地双方共守边关的众志成城,搭上军民融合发展快车的边海防建设,必将迈出更加稳健、铿锵的步伐。

  有多少电力建设项目就有多少关于“电的心愿”,当这些心愿变成种子,在雪山深处、高原边境生根发芽,坚定的是边防官兵“一家不圆万家圆”的执着信念,筑就的是新一代戍边人铭记初心、无怨无悔的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