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未来五年 西藏文物保护投入大幅增加

全区文物工作会议在拉萨召开

2016-05-17 10:31:25   来源:西藏商报   作者:韩海兰


  开展文物普查工作 摸清了可移动文物家底

  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西藏文物保护基础工作有了新的提升。全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增至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增至391处,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增至978处。全区文物部门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划定了3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开展了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91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记录档案和备案工作。同时,组织300名专职人员,投入经费1517万元,完成了全区74个县区692个乡镇的文物普查工作,普查区域覆盖率达98%以上,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4277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全区1305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调查工作,采集文物数据114167件、已登录103405件,基本摸清了西藏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除此之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不断加强,国家古代壁画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西藏工作站正式成立,组建了“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藏联合工作站”,编制了《唐卡保护修复方案》等5项文物科技保护方案,对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山南博物馆等文物保护单位实施了17个可移动文物预防性和珍贵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

  文物考古发掘研究获得新成果。“十二五”期间,自治区各文物单位按照“强化科研、规范管理、服务社会”的原则,围绕国家大遗址保护、早期文明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开展琼结县藏王墓、朗县列山墓地、札达县曲踏墓地、故如甲木墓地等文物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等项目共102项,完成考古调查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考古发掘面积6000多平方米,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在此期间,恰姆石窟考古调查荣获“2012年度中国社科院六大考古新发现”、曲踏墓地与故如甲木墓地荣获“201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古格王朝遗址、藏王墓、卡若遗址列入全国重要大遗址保护项目库。

  文物研究取得新进展,出版和发表了《西藏自治区志·文物志》、《西藏文物考古研究》、《西藏古建筑测绘图集》等学术著作和论文。同时,对川藏铁路拉林段、旁多水利枢纽工程、川藏联网工程等关系国计民生重点项目建设中的文物开展了保护工作。

  文物保护投入 将比“十二五”增加80%以上

  “十三五”时期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这一期间,全区文物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西藏工作给文物保护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加大对西藏文物保护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国家和自治区两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加强博物馆建设和重要历史、革命文物、人口较少少数民族文物的保护,加强大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保护。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西藏文物保护投入将比“十二五”增加80%以上,力争到2020年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保增加到80处并争取达到10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确保增加到500处并争取达到80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确保增加到1200处并争取达到1500处。申报拉萨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获得通过,文物安全防范能力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更加完善,文物展示利用工作得到新提升,博物馆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文博单位开放服务水平极大提高,文物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保障能力建设得到新加强。

  此外,“十三五”时期,西藏将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施整体保护,实施无险情目标;实施文物抢救性保护项目,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和边境地区、偏远贫困地区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险加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街、村镇、街区和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做好重大基本建设工程中的考古工作,开展西藏史前文明综合考察研究,开展丝绸之路南亚廊道文物调查、保护和研究工作。大力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建立1305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40多万件文物档案。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生命线,记者从会上获悉,“十三五”时期,西藏将多措并举,确保文物安全,2016年文物安全工作将实行一票否决制。布达拉宫实施安防智能化提升工程。同时将积极开展“十三五”文物保护项目的申报衔接工作,争取开工建设唐加寺等9个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展申请中央财政资金2016年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十二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实施工作,力争年底90%以上的项目建设完工。抓紧开工建设热堆寺等8个2016年度全区抢救性项目。此外还将推出《茶马古道》、《山西古代艺术展》、《叶星生民俗艺术》等一批体现西藏特色、展现民族精神、彰显时代风貌的文物展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