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三张老照片见证云南藏区巨变

2016-04-08 14:04:2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王长山、侯文坤


  贫穷落后的乡间VS现代化“时髦”小镇

  这张拍摄于1950年11月前后的照片,展现了当时中央西南民族访问团来到云南省小中甸,受到藏族群众热烈欢迎的情景。

  “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情况。”祁继光认为这张老照片反映了当时小中甸群众生活的状态:缺衣少食,衣服大都是自制的麻布衣。照片里的人们衣服破旧,这令成长在新时代的小中甸镇镇长张林震惊不已。“当年穿的衣服,现在可当垃圾一样丢掉;以前生病时才吃大米,现在随时都可吃上;那时过年时才吃的‘珍馐’,在现在很常见。”张林说,爷爷等长辈是靠打零工,走马帮,才能勉强维持生活。“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现在的小中甸镇可以说“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许多人家买了汽车、卡车,最富的人资产上千万元。“现在的好日子岂是当时所能比的呢?”张林说。

  走进现在的小中甸镇,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穿镇而过,街旁立着高大的路灯,超市、服装店等铺面不时映入眼帘。镇上的农贸市场里,各类蔬菜、肉食品类繁多,卫生环境干净整洁,群众往来购买,秩序井然。

  在一家银行营业厅门口,一个身穿皮衣,眼戴黑色大墨镜的时髦年轻人正和同伴在商量贷款准备做买卖。见到记者,他把大墨镜抬到头顶说,现在政策好,给大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在团结村,正在准备进行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一些戴着民族配饰,身着羽绒服,脚穿皮鞋,围坐在院子中的妇女党员等待开会,大家不时还凑在一起交流手机上的讯息。44岁的党员李国芳说,候选人都是大家推选上去的。

  打算盘VS用电脑

  这是一张拍摄于1961年11月的照片,描述的是会计训练班的藏族学员在学习珠算。当时德钦县经常举办各种训练班,有计划地对农村基层民族干部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文化和业务水平。

  82岁的余志成说,他记忆中,当时大家读书少,文化水平不高,学珠算当会计可是让大家羡慕的事儿。一个村子里会珠算的就那么几个,初中毕业生在村子里都堪称“高级知识分子”。“当时吃穿都很简单。”

  据1997年出版的《德钦县志》记载,职业教育方面,新中国成立前,德钦未开办过职业教育;新中国成立后,除开办了几所较为正规的职业教育学校外,在上世纪60年代还办过一些短期职业教育学校。1965年至1967年,由县手工业联社办了两期技工培训班,分基建组、缝纫组、皮革组和砖瓦组,两期学员共45人。

  当时,余志成是生产队车把式,赶着三匹骡子拉着的大车,从中甸县城拉粮食要好几天才能到德钦县城。那时一年收入不高,现在他家年收入几万元。“生活好多了,低保、养老保险,上学不花钱,退耕还林有补助……”他掰着指头细数国家好政策。

  “打算盘?真难以想象。”28岁的德钦县人社局财务室会计魏霞,穿着时髦的羽绒服坐在电脑前处理账务,看到老照片时,她一脸惊诧。魏霞毕业于昆明学院经济系财务管理专业。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她对财务管理熟稔于心,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财务软件。

  魏霞没学过珠算,只是作为历史了解过,现在她用电脑操作。“那一代人用珠算真是不容易,我们用电脑是享受了科技发展的好处,而未来,必然还会超过我们这一代。”魏霞说。

  近年来,以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初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德钦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烹饪、种养殖技术、农用器具维修等,当地每年都会有3500多人进行岗前培训。

  德钦县人社局副局长瞿梅芳说,现在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1680多人,每年都通过就地培训、转移培训、引进培训,还有学校的专业培训等方式,培养人才。“时代不断发展,我们的培训工作也将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