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50年 西藏文化事业发展谱写新篇章

2015-09-18 10:14:29   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牛锐


\   
 近几十年来,藏戏保持着继承传统与创新并进的势头。图为新编现实题材藏戏《朵雄的春天》剧照。资料图片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在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文化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为西藏的大发展大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投入巨资保护文物:

  布宫维修被誉为古建保护史上的奇迹

  9月8日,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蓝天白云下,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见证了这一重大历史时刻。

  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是西藏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布达拉宫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除了日常维护,布达拉宫经历过两次大的修缮。一期维修自1989年至1994年,国家累计投入5300万元、数万人力,主要完成了布达拉宫抢险加固工程;二期维修自2001年至2007年,国家拨款2亿元,对布达拉宫遗留的隐患等问题进一步进行了修缮,实施了8大类64个子项目的维修工程。

  在国家与西藏地方的精心保护下,布达拉宫屹立千年而光彩更甚以往。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赞,布达拉宫的维修是“古建筑保护史上的奇迹,对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

  布达拉宫维修是西藏文物保护的一面镜子。据了解,仅2001年到2015年,15年间国家累计安排资金近20亿元,加大对西藏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目前,西藏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超过450处。全区形成了统一管理、分级保护的良好工作机制。

  “非遗”保护:

  89项“非遗”入选国家名录

  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盛世中华·吉祥丹青”第二届中国唐卡文化研究论坛暨唐卡精品展上,展出了近千幅唐卡。其中,不仅有大量从民间征集到的年代久远的“匝嘎利”(小型唐卡),还有一批当代创作的传统精品唐卡。这些作品既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又具有民族性、宗教性,生动地展现出唐卡艺术的发展风貌。

  唐卡是藏族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引进佛教,唐卡艺术在经历了长期的吸纳、融汇发展后,逐渐形成了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等流派。新中国成立后,唐卡画坛呈现出精品创作源源不断的繁荣景象。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西藏从事唐卡绘画的画师、技师和学徒达2000余人,唐卡画院和培训机构等近100家。目前,唐卡传承人呈现年轻化趋势,“80后”唐卡画师开始成为这门艺术的主力。这些年轻画师大胆创新,博采众长,为唐卡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西藏已有中国藏戏、《格萨尔》两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藏族唐卡等89项“非遗”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非遗”保护,重在传承人队伍的建设。近年来,相关部门通过认定传承人、举办专题培训班、落实有关法规等手段,加大了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还积极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以及各类交流和展演活动,进一步提升“非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