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西藏震区受灾群众安置点政情民意录

2015-05-12 14:05:29   来源:新华网   


  立得住业,方能安得稳家

  记者在桑珠孜区安置点采访时,受灾群众正在填各种表格,有“聂拉木县4·25灾区人民就业愿望调查表”,有“4·25地震异地安置点群众经商意愿问卷调查表”等。

  今后干什么,是受灾群众最心焦的事。据边巴介绍,樟木距离口岸很近,近八成居民从事商贸服务业。但地震后,樟木的地质结构发生了变化,能不能重回樟木,政府正在组织专家论证。

  “商贸和房屋出租是樟木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许多家庭没有地,没有牲畜,也不会耕种。”边巴忧虑地说,“只要有活干,立得住业,才能安得稳家。”

  边巴一边忙着分配救灾物资,一边叮嘱群众认真填表:“自己想做什么工作,要先登记。不能落下一家一户,包括今年毕业的大学生。政府先要搞清楚大家想干什么,再根据登记进行安排。”

  樟木镇党委副书记贡布旺堆告诉记者,针对樟木镇群众多数经商、善于经商的实际,征求群众意见后,对希望经商的群众,将在日喀则市区或聂拉木县城尽量安排场地。

  39岁的普尔巴家里有四口人,他在樟木开出租车,每天能挣到三四百元。“别看樟木小,但来旅游、做生意的外地人很多,出租车生意不错。回不去樟木,还能干什么呢?”普尔巴显得有些迷茫。

  针对普尔巴的疑问,聂拉木县政协主席索朗说:“当务之急是解决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让他们能安下心来。”据介绍,聂拉木县根据受灾群众的就业意愿,将通过人社部门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除了经商之外,将在出租车驾驶、餐饮烹饪、建筑施工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

  帮村村民尼玛多吉现在每天要擦拭一下自己的货车,他想重新操持老本行。安置点计划建围墙,政府批准同意由帮村的运输队运送砖石,尼玛多吉已经报了名,过不了几天,他就又要坐上卡车,握着方向盘送建材了。

  乡愁,不能偏离科学的航道

  樟木海拔2000多米,而桑珠孜安置点海拔近4000米。

  “气候干燥,高原反应,鼻子经常流血。哪儿都不想去,就想回樟木。”28岁的扎西多杰说,“房子塌了可以再建,道路断了可以重修。我们就想回樟木,想重建家园。”

  扎西多杰的想法很有代表性。“樟木那么山清水秀,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一定会回到樟木,重建我们的家园。”42岁的普布卓玛说起自己的家乡,眼噙泪水,几近哽咽。

  比起受灾群众的乡愁情感,专家和政府的考虑则理性得多。国土资源部、国家减灾委先后派出专家组,对樟木的地质结构进行“会诊”,以确定是否具有回迁重建的可能。

  针对大家最关心的“何时能回樟木”的问题,各级政府也与群众展开对话,积极沟通。

  “这个问题已经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汇报过,自治区正在研究。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会放弃樟木的家园。”居委会妇女主任次央说。

  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边巴说:“樟木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不但有我们的房屋,还有我们的事业。大家都希望能回到樟木,但是经过大震,樟木的地质条件还适不适合居住,这得听专家们的意见,我们不能拍脑袋。”

  对于边巴和次央的说法,大多数村民表示理解,放下了“立即回到家乡”的念头。援藏干部、聂拉木县常务副县长李东说:“非常理解村民朴素的感情。但面对地震威胁,感情必须服从于理智,服从于科学。建立在地质专家科学评估之上的政府决策,才是对受灾群众的大爱和真正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