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康定“11·22”地震一周年灾后重建探访

2015-11-24 10:19:1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高启龙


  原标题:草原上升起新希望——康定“11·22”地震一周年灾后重建探访

\  
11月19日,村干部在夺拉嘎姆集中安置点帮助旺青搬新家。 记者 高启龙 摄

  天冷草黄,牛肥马壮。

  康定市塔公镇夺拉嘎姆集中安置点的房屋里温暖如春,干净的牛粪炉子上,酥油茶“滋滋”地冒着白烟,散发出浓浓的奶香。34岁的旺青正在联系酸奶业务,妻子白玛旺姆休闲地耍着手机。

  一年前,在康定“11·22”地震中,旺青家和村里其他牧民家简陋的房屋瞬间变成废墟。时隔一年,当记者再次走进灾区,一栋栋富有民族特色的民居纷纷建成入住,牧民们的生活绽放出新的生机。

  灾后安置:住进房子还要挣上票子

  “其实,东西早已搬进来,今天正式入住。”11月19日,旺青住进新房,像他一样,夺拉嘎姆集中安置点陆续搬进新家的还有19户牧民群众。

  雕花窗,青石墙,旺青的新房有120多平方米,“共花了9万多元,国家给了6万元,很轻松就有了结实的新房。”“骨架采用钢筋水泥的圈梁结构,墙体和房屋整体风貌及内部装修,请了当地的砌墙师傅和木匠,较好地保持了民族特色。”华西集团重建项目指挥部直属党委书记张登告诉记者,“房子既抗震又好看。”

  让住进安置点的牧民群众更高兴的是,安置点的道路设计别出心裁,除通向各户的水泥路外,安置点四周也铺上柏油路,“有了中心路,还有了‘一环路’。”

  住进新房,还得挣上票子。

  重建一开始,当地就把“住下来,富起来”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标准。

  离夺拉嘎姆不远的江巴新村,是康定市灾后重建最大的安置点,山洼里的一大片草地上,33户红顶青墙的成片房屋格外醒目。

  从地震发生,到灾后重建,康定市检察院检察长吴东阳已蹲守整整一年,“除了单位上开展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守在这儿。”

  为保证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当地决定在每个安置点安排一位副县级干部负责。因为跟群众处的时间长,检察长被牧民们称为“点长”。“群众有了家更需要有事情做。”重建工作开始不久,吴东阳就请来规划和旅游专家对新房进行规划设计。“从机场半小时就能到这儿,端上一杯酥油茶,然后就可以坐在窗边看雪山草原了。”

  实际上,附近几个村的群众几年前已开始做旅游生意,但苦于房子简陋,不能让游客住下来,旅游收入有限,“游客只能在路边骑骑马,吃点酸奶子,然后就走了。”“房子建好了,游客就可以住下来了。”73岁的村主任江巴多吉刻意留出三间房屋,专门用来搞旅游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