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纪念对口援藏20周年:一枝一叶总关情

2014-08-25 08:42:26   来源:西藏日报   作者:卢有均


  惠民富民——

  “倾斜”政策增强农牧民“造血”功能

  2010年1月, 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将对口支援西藏工作延长至2020年,继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大力保障民生,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实施“富民兴藏”战略,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着重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

  随着援藏工作重点向农牧区倾斜、向农牧民倾斜,推进受援地区的民生事业成为各地各部门援藏的重中之重。

  “‘民生为重,富民优先’是我们新时期援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只有让手中有限的援藏资源最大限度地向基层倾斜,向农牧民倾斜,向产业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才有所作为,有大作为。”广东省第六批援藏工作队领队李雅林在林芝开展援藏工作时如是说。

  “十二五”期间,广东省将投入4.714亿元到民生工作中,占同期援藏资金的40.12%。其中,重点扶持的波密县野生天麻产业2013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8.5万平方米,直接增加农民收入525.6万元。目前,波密县天麻种植已从基地扩散到各村各户,成为当地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着重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农牧区条件艰苦、农牧民增收困难等问题。各援藏省市单位在援藏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上突出民生优先,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资金与项目并举,着力增强受援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民生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徽省对口支援的浪卡子、措美、错那三县援藏工作队投入4500万元,安排60个项目,以农牧民安居乐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安徽援藏资金全力扶植民族手工业,重点打造错那县以“卡达藏刀”为龙头、浪卡子县以“藏毯”为基础的民族手工业基地,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

  在援藏工作助力下,西藏人民率先免除农业税;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对农牧区中小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率先在农牧区实现免费医疗制度;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率先建立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西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在深入贯彻,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

  “援藏工作做得如何,首要的标准就是看西藏人民是否从援藏工作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好处,民生是否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是湖北省“科学援藏”的总结。

  多年来,一批批援藏人前赴后继,在实践中总结,一套套增收创收理念融入了高原的村村落落,成为各地群众致富的又一源泉。

  安徽省第三批援藏干部李跃云在深入分析县情的基础上,果断摆脱“无工不富”的观念束缚,提出了“发展以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的工作重点。“修一条路,盖一栋楼,能解决老百姓的一些暂时困难,而产业基础打好了,则给老百姓留下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李跃云说。

  对口援藏工作20年来,西藏民生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围绕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美环境“八到农家”工程开展的民生项目正在高原乡村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活干,有学上,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病有医,老有养,生活幸福,都过上好日子”的愿景正在一批批援藏人的努力下,在历史的跨越中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