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古象雄文化亟待活起来

2014-04-15 09:49:1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孙懿 马铱潞



  延伸阅读:纳西文化与古象雄文化
 
  代表吉祥的古象雄文字

  藏族和纳西族都起源于青藏高原,语言同属藏缅语族,山水相连,互通婚姻,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联系。纳西族民间至今仍保留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中最古老、最原始的部分。东巴文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象雄文化,二者在历史上有着亲缘关系。

  纳西族与古象雄在宗教文化上存在众多一致的内容。纳西族的东巴教巫师,象形文写作人“坐”形,头戴佛冠,读“本”,又称“本波”,意为“祭”或“念经”,与“苯教”(古象雄佛法)的意义相同。纳西族东巴教与苯教信仰的祖师也同为一人。纳西族有一种与藏族极为相似的法式,人们头戴各种动物面具,扮演各种角色翩翩起舞,这些动物形象在古象雄文献中同样可以找到根据。

  古象雄文明处于西亚、南亚和中原文明交流的中心区域,该地区也是东亚和南亚等地区民族迁徙的必经之地。萌发在这里的古象雄文化随着纳西先民的迁徙脚步移植,从西藏高原的土壤中传播到了滇西北高原的玉龙雪山下。纳西族从“逐水草而居,无君臣之分”的游牧民族逐步转向封闭固定的农耕民族发展的历史,在大量的祭天辞中有明显的记录。再加上滇西北高原的横断山脉造成交通的阻塞,与外界几乎隔绝,虽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异质文化必然产生互化而促使古纳西族固有文化——象雄文化发生嬗变,但它没有受到大的冲击。纳西先民把古象雄文化时代的自然神崇拜等原始神话观念牢固地铭刻在记忆里,代代口耳相传,使它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河谷中获得新的生机。

  古文化挖掘大有可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大地上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古代文明,它们以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共同成就了中华文明的光辉灿烂。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古代文化失去了当年的光辉,但它们的内在精髓却以文化基因的方式影响并塑造着中华文明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

  当今中国正努力向世界展示着一个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古代文化研究,顺应了国家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可以大有作为。

  开展古代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文化交流中的话语权。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往往波及海外或邻国。比如从已经翻译出来的《象雄大藏经》局部样本中可以看到,古象雄文化的影响曾经延伸到今天的中亚、西亚,其与古印度、古波斯,甚至与古希腊文明都曾互相影响。因此,研究古代文化,将有助于中华文化赢得优先发言权,将大大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其次,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抢救中华文化遗产。一些古代文化文献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汉语版本,致使学界无法对它们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从而导致了文化研究上的不利局面。为避免出现文化经典在中国,而文化研究在国外的被动局面,必须进一步增强对中华古代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可以填补古文化研究的空白,而且有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再次,有助于增进民族交流,增强民族团结,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中华古文化研究,有助于实现民族间文化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我国各民族和谐发展和共同进步,进而推动世界和平及人类进步事业。

  对于挖掘和保护中华古文化,激活它们的生命力,笔者提出建议如下:一是纳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是扶持和发展国家重大文化社科项目的专项基金,长期以来,扶持了一大批重大文化社科项目,为国家的文化昌盛做出了重大贡献。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把古文化的研究工作纳入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并尽快启动相关工作。

  二是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古文化的传播力度。央视纪录片频道曾经拍摄播出《故宫》、《玄奘西行》等纪录片,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重大作用。对于古文化的传播,也应借助媒体的力量,使之天下周知,得以发扬光大。

  三是成立专业古文化研究机构。古文化的相关文献往往零散不统一,现在亟须成立专门的古文化研究机构,联系国内外对之有研究、有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及早抢救、保护、研究和传播古文明遗产,促进各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繁荣,推动中华古文化走向世界,使之成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一张靓丽新名片。

  (作者崔唯航 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