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镇巴热村,8公里自行车彩标赛道如彩带穿谷而过,串联起藏式民居、生态农田与斑斓彩绘墙;“曲郭林卡”内游客与村民欢声笑语,青稞制品香气扑鼻,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拉萨市政协驻巴热村第十四批工作队入驻以来,立足高原生态与藏文化资源,以实干破难题、以担当促发展,推动巴热村实现全方位转型,在乡村大地书写了一份厚重的振兴答卷。
产业赋能强根基
多元增收启新程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工作队立足巴热村资源禀赋,构建“文旅融合+特色种植+劳务输出”的多元产业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文旅融合方面,确立“体育赋能、文旅融合、产业联动”路径,新建8公里自行车彩标赛道,串联特色民居、生态农田等,配套标准化标识牌与休憩驿站,打造“一步一景”的移动风景线。实施村级文旅墙面彩绘工程,以“美丽巴热我的家”为主题,邀请画师绘就庄园历史与藏族生活场景,让彩绘墙成为藏文化“露天博物馆”和网红打卡地。策划举办彩跑骑行赛、“金秋骑行庆丰收”等活动,吸引70余名骑行爱好者参与,带动“曲郭林卡”餐饮、青稞制品加工等产业收入明显增长;组建“巴热庄园骑行队”,吸纳20余名村民参与,让村民从产业旁观者转变为发展主力军。
针对传统青稞种植收益低、土地撂荒等问题,工作队以燕麦种植破解困局。筹措7.4万元资金购买15吨优质燕麦种子,投入7万余元购置30台播种机免费发放给村民,推动1200亩连片燕麦田落地。对接农业专家提供技术指导,租用大型机械提升效率,创新“朋友圈经济”拓展销路,预计今年总销售额达75万元,全村增收43.2万元,较青稞种植产值翻番。同时,为32名村民对接南北山绿化劳务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全方位拓宽增收渠道。
生态提质优环境
宜居宜游展新颜
坚持生态优先理念,将生态建设与村庄发展、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巴热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村民在绿水青山中共享生态红利。
工作队购置乡土花卉种子分发给村民,创新推行“党员责任田”认领机制,划分17个管护网格区打造景观带与村民花园。争取800棵桃树苗、山杏树苗沿村道规模化栽种,布置10把户外长椅构建村民休憩共享空间,为三组群众配发1500米网围栏,惠及250余名村民。这些举措让村庄角落鲜花点缀,村民过上“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惬意生活。
此外,建立“春植、夏护、秋补、冬防”全周期生态管护体系,组织村民常态化开展花卉浇灌、苗木养护、垃圾清理等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引导,村民树立起“人人都是生态守护者”的意识,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巴热村,村道整洁通畅、庭院错落有致、绿树成荫,昔日普通乡村变身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为文旅产业发展筑牢了坚实的生态根基,实现了生态美与产业兴的良性循环。
文化铸魂强治理
乡风和谐促发展
工作队坚持以文化铸魂、以治理聚力,将文化建设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筑牢安全屏障。
文化建设上,依托彩绘墙展现藏文化魅力,精心制作镇歌村歌MV、村庄宣传片,全方位展现巴热村的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与乡风之淳,增强村民归属感与自豪感。举办“聚能周”拓展活动,将党性教育与实践体验有机融合;依托“党员之家”搭建传帮带平台,组织致富能手分享经验,提升村民致富能力,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基层治理中,联合村“两委”创新推行“一约一研三不出”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修订新版村规民约,将“优秀联户长”“文明户”评选及村民大会签到纳入村规,结果与年终分红挂钩,涵养文明乡风。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制度,开展“党员政治体检”“党员亮身份”活动,增强决策民主性。建立每周矛盾纠纷分析会制度,构建“五级联调”模式,成功化解多起疑难问题,持续保持“零上访、零案件”记录,为乡村振兴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