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民富 边境稳 边防固 ——“十四五”以来西藏强边固防工作综述

2025-11-05 09:13:07来源:西藏商报作者:王香香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边境乡村焕发新颜

  强边是“国之大者”,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西藏工作的“四件大事”之一,也是加快边疆地区发展、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十四五”以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坚持屯兵和安民并举、固边和兴边并重,深入推进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建设,绘就了一幅边防巩固、边境安全、边民幸福的美丽新画卷。

  阿里地区噶尔县典角村,素有“守边固边第一村”之称。 这些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这个边境村庄已成为我区兴边富民的生动典范。

  俯瞰典角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宽敞明亮的两层别墅式新居,往昔的石头房已不见踪影。走进村民家里,通水通电通网络,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过去生活条件很艰苦,现在政策好了,我们都住上了带独家院落的小康房。” 村民旺扎的感慨,道出了许多边民的心声。

  这样的变迁并非个例。 在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随着国家电网10千伏输电线路的接入和投资超5亿元的曲玉柏油公路改建完工,群众用上了安全电、稳定电,再也不用担心大雪封山、道路不通的困扰。崭新的藏式庭院里,洋溢着安定与满足的氛围。

  纵观西藏绵延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细数每一个边境小康村的华丽蜕变,都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在边境地区实施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持续加大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开启边境地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重要成果的生动体现。

  “十四五”以来,一组组扎实的数据见证着变化:西藏所有边境县通油路,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村村通邮。21个边境县城公共供水普及率达84.5%,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得到保障,边境地区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超95%,我区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向群众提交了一份成绩斐然的答卷。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群众增收路子更宽

  说起西藏猕猴桃,人们总能想到察隅。

  近年来,林芝市察隅县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优质猕猴桃种植基地建设,猕猴桃产业已经广为人知。目前,察隅县的猕猴桃种植园面积达3000多亩,2024年,仅猕猴桃一项产值就超过2700万元,当地受益群众超过2000人。

  边疆要巩固,产业是支撑。 在林芝市墨脱县,一片片茶园已成为群众的“绿色银行”。墨脱县除推动茶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外,还积极探索“茶业+”融合发展新模式。采茶体验、传统制茶工艺展示等新业态让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生机。

  产业的兴旺也激活了边境旅游的一池春水。 在旅游资源带动下,墨脱县群众通过投资民宿、开办特色餐饮、售卖农特产品等多种渠道吃上“旅游饭”。数据显示,仅2024年到访墨脱的游客数量就达60万人次,是该县人口的40多倍。

  今年上半年,西藏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17.9亿元,增长13.2%,边民互市贸易1428万元。随着西藏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我区各族群众真切享受到外贸发展带来的实惠,真正实现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可见,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只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十四五”期间,西藏立足边境地区资源禀赋,精心培育高原特色农牧业、生态文化旅游、清洁能源等特色优势产业。现在,行进在我区边境地区,多处开花的富民产业正蓬勃发展,岗巴黑山羊、噶尔蔬菜、亚东鲑鱼等农副产品已经打响知名度,成为边境群众打开增收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

  爱国守边信念如磐

  边境小康村建设安顿了群众的家园,特色产业的繁荣鼓起了群众的腰包。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中,我区正逐步形成边民生活有保障、致富有渠道、守边有动力、发展有支撑的新格局。

  中国红的颜色,在边境一线最为鲜明。 在驱车前往山南市洛扎县拉郊乡——我区最年轻的边境行政村杰罗布村途中,远远就能看到切公拉山巨石上醒目的“中国”二字、村民屋顶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以及“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巨幅标语,在苍茫群山间熠熠生辉。

  2016年,杰罗布村被纳入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两年后,杰罗布边境小康示范村建成。这个建制之初仅有10户23人的行政村,用不到10年的时间,彻底告别了无水、无电、无通信、无房住的历史。

  “现在路宽了,家安了,心稳了,我们守边固边的底气和力量也更足了。” 杰罗布村党支部书记米玛桑珠的话语铿锵有力,“我要带领大家,永远守护好祖国的这片土地。”

  来到珠峰脚下的日喀则市定日县绒辖乡,这里的爱国守边故事也让人动容。当地群众自发承担起巡边守边的责任,治安联防、护林等多支队伍组建起来,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工作机制不断强化。50岁的绒辖乡陈塘村村民格桑次仁说:“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给的,守好祖国边境上的一草一木,就是我们最好的报答。”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区通过深化军地基层党组织“五共五固”结对共建,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建设,开展“最美爱国守边人”选树等活动,让各族群众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370多万西藏各族儿女将继续弘扬爱国守边精神,不断夯实固边兴边富民基础,努力让边防更加巩固、边境更加安全、边民生活更加幸福,为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