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会现场

招聘会现场
金秋十月,就业的暖风拂过雪域高原。10月30日,由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与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智集团)共同主办,西藏大学承办的“中央企业西藏籍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拉萨成功举办,标志着本年度系列专场招聘会正式全面启动。
本次招聘会以“推动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为核心目标,依托央企就业援藏机制,精准搭建人才与企业对接平台。活动吸引近40家中央企业积极参与,共提供超过1500个就业岗位,覆盖互联网、制造、运维、农业、财务等多个领域,大部分岗位工作地点聚焦西藏自治区外,为毕业生拓展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招聘会现场
近千名高校学子参与
招聘会现场,气氛热烈,近千名高校学子踊跃参与,累计投递简历近1500份。中国电信、中铝集团、中国中铁等央企展位前排起长队,学生们认真咨询、积极应聘。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毕业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已在中国海油工作近四年的西藏籍职工保数芬分享成长历程。中国三峡集团、中铝集团、中国联通等单位还现场开展企业介绍与岗位分享,有效激发了在场学生的求职信心与奋斗热情。
西藏大学工学院大四学生李豪说:“我向中国三峡集团和冶金地质总局投递了简历,期待能被录取。”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的洛松泽旺也专程赶来,向国家电网投递简历,满心期待录用机会。
此次活动的主办方表示,在岗位设置与薪酬待遇方面,各央企结合西藏籍毕业生的实际需求,提供技术管理、专业技能、研发类等多元化职位,薪资水平符合行业及地区标准,注重岗位的可持续性与个人发展空间,帮助毕业生树立理性的就业预期。
据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育培训事业部项目经理符育蔚介绍,本次系列活动还将在林芝、成都和咸阳陆续开展,进一步扩大就业服务覆盖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唯一一家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智集团已构建“选拔—培养—就业—稳岗”全链条服务体系,助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顺利实现从校园到职场的过渡。
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张珅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就业援藏是新时代援藏工作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中央企业将促进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就业视为分内之责、应尽之责;此次专场招聘会既是履行政治责任的体现,也是优化人才结构、集聚发展动能的需要,每个岗位都承载着对西藏学子的殷切期望与企业担当。
高校举措
多管齐下促就业提质
“西藏大学在校党委的高度重视下,提前谋划2026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全校上下一盘棋,把大学生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落实落细。从今年秋季起,西藏大学已经组织4场线下中大型招聘会,共吸引了150余家企业,提供了3000多个岗位,吸引了全区高校大学生超6000人次来到招聘会现场。”西藏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周娜说。
周娜表示,除了线下招聘会外,毕业生还可以通过西藏大学就业信息网、“藏大招就发布”微信公众号、西藏大中专就业创业信息网、西藏自治区人社厅官网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渠道获取招聘信息。学校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宣讲会除了在西藏大学就业信息网上发布外,学校还专门建立了就业工作群,通知相关学院,学院再转发到毕业生群,及时通知提醒毕业生,保障信息畅通。
目前,西藏大学通过构建就业管理、育人、提升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近三年,西藏大学落实以就业率为重要参考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撤销3个本科专业,新增2个本科专业;调减9个本科专业招生计划,理工医类学生招生占比65%以上。自办学以来,西藏大学培养输送的毕业生遍布西藏各地(市),近70%的毕业生扎根西藏,25%以上的毕业生在条件最艰苦的那曲、阿里、昌都高海拔偏远地区工作,切实践行服务国家战略、扎根雪域高原、造福基层群众的使命担当。全面推广使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发挥好校园招聘主渠道作用,协同多方资源举办线上线下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联盟性专场招聘会、双选会,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每年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
“未来,学校将继续多措并举,通过访企拓岗等专项行动,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就业市场,推动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周娜说。
政策保障
多措并举推动就业
就业援藏,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依托央企就业援藏机制,西藏自治区教育厅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中智集团、自治区国资委,经过多轮磋商座谈,精准选定4所高校作为宣讲站点,将优质央企资源直接送到西藏高校毕业生身边,组织了此次专场招聘会。
为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先后印发《关于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行动方案》《西藏自治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量政策实施方案》等文件,将就业工作纳入高校考核指标体系,提供政策保障和制度支撑。同时,加大岗位征集力度,2025年继续加强岗位挖潜,通过项目带动、产业吸纳等方式,千方百计拓展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服务平台,推广区外组团式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压实包保责任,提供“1131”就业帮扶,即开展1次职业指导、做好1次家访、进行3次岗位推介、提供1次培训或见习机会,“一对一”结对帮扶未就业毕业生;加强就业指导与培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引企入教,开展形式多样、工种丰富的技能培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此外,我区教育部门不断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文/记者 张雪芳 图/记者 次仁旺姆)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39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