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美丽西藏建设中彰显思想伟力

2025-10-27 09:40:28来源:西藏日报作者:沈德富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西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率中央代表团抵达拉萨,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守护好“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深刻认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尤为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保护好西藏生态环境,利在千秋、泽被天下。充分彰显总书记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与深远战略考量。西藏作为青藏高原主体,是“亚洲水塔”核心区,是我国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系统稳定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极为关键。西藏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这是大自然赋予西藏的神圣使命,让西藏在我国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其广袤的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宛如大自然的守护者,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守护好西藏生态,就是守护国家生态安全根基。

  对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藏生态环境良好是实现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近年来,西藏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特色农牧业等,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拉萨市当雄县依托区域生态品牌和独特游牧文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旅游业,实现生态搬迁与经济发展双赢,让当地百姓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这不仅是当雄县的成功,更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对推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独特。西藏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生态系统独特且在全球生态中地位突出。西藏是北半球气候“调节器”,常年平均气温零度左右,被1万多条冰川所覆盖,大范围的冰雪覆盖使西藏成为巨大冷源,通过影响大气环流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调节作用。西藏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和“绿色基因库”,保护好西藏生态对于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意义重大。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奋力谱写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先后制定和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等多部生态环境领域相关法律,逐步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统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基础,以相关专门法律为支撑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们要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加快构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相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制定和修订,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落地生根、见到实效。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切实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深入实施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重要江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强流域内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系统保护,确保江河安澜、生态安全。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此外,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新路径,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西藏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绿色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大对绿色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消费理念,鼓励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我们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挖掘和传承西藏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生态文化,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念,培育生态道德,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良好局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各族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改善民生福祉紧密结合起来,让各族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加强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环境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加强环境治理,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各族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排放,加强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严格控制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排放,加强重点流域、湖泊、水库水污染治理,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要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拓宽增收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立足西藏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清洁能源等生态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态保护地区群众的收入水平。开发一批生态护林员、草原管护员、河道管理员等生态公益岗位,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加大对群众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度。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我们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提高群众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生态保护意识教育活动,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成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机制,鼓励群众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