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绽放团结花——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述

2025-09-25 08:43:48来源:西藏日报作者:史金茹
字号:默认超大| 打印|

  秋日的阳光,洒满拉萨街头。八廓街里,店铺林立、游人如织。藏、汉、回等各民族群众汇聚在一起,友好往来,守望相助,绘就一幅生动和谐的民族交融画卷。

  2021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来到位于拉萨老城区的八廓街,感慨地说:“千年八廓街,是我们各民族建起来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往交流交融,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在这里其乐融融。”

  202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西藏,在听取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领袖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高原各族儿女时刻铭记于心、矢志不渝。全区上下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推进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今日的雪域高原,阳光洒满城乡,笑语传遍农村牧区,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每一位群众。

  文化润心:铸牢民族团结思想基础

  近日,记者走进拉萨中学。校园里干净整洁,书香气息扑面而来。思政课堂上,学生们神情专注,正认真聆听老师讲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不远处,拉萨市精心打造的民族团结主题文化公园里,市民漫步其间,在休闲放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团结教育。

  中华文化始终是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我区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深入挖掘、整理、宣传西藏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生动展现西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一部分的深刻内涵。各级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开展主题活动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早早生根发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民族团结、时代变迁、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新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

  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历史古迹所承载的多元文化交融印记,藏戏、格萨尔说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体现的中华文化共性,都成为增强文化认同、增进民族情感的生动教材。

  “这些年,我们编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西藏卷》、组织专门团队开设‘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课程,取得积极成效。”西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院长白伦占堆介绍。

  在这片辽阔的高原上,文化正如润物无声的纽带,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书写着一段段民族团结与共同进步的生动故事。

  交流促融: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这次研学不仅让我了解了广府文化,也让广州的小朋友了解了我们藏族文化,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在“石榴籽一家亲 穗波少先队员手拉手”冬令营活动中,来自林芝波密少先队研学团的嘉央顿珠收获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我区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全面加强经济、文化、人员等领域的双向交流,坚定不移以开放促进融合,以发展巩固团结,推动雪域高原各族儿女在广泛交往、全面交流中,实现更深层次的情感交融、命运与共。

  今年上半年,在北京举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5年第二期体验项目轮展活动上,唐卡、藏香制作等非遗体验项目吸引数万观众参与,生动展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厚情谊。

  “高原红石榴”少数民族参观团项目每年组织民族团结模范代表、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基层农牧民群众代表赴区外考察学习,亲眼见证祖国发展脉动,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

  作为“西藏解放第一村”的昌都市江达县岗托村,凭借独特的红色资源、壮美的江景和浓郁的藏地风情,成为进藏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在八廓街,朵究仓藏装店老板卓玛也欣喜地看到新变化:“现在的游客来自五湖四海,需求更多元了。我们也在传统藏装的设计中巧妙融入现代审美和其他文化元素,让民族服饰既保留文化的根脉,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条街上的各家店铺,不管来自哪个民族,大家都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帮扶在一起、发展在一起。”

  清晨的宗角禄康公园,各族群众伴着《团结的哈达》跳起锅庄和广场舞;夜晚的《文成公主》实景剧,演绎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千年深情……有形之措、有感之举、有效之方,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各族群众心中。

  民生改善: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1月,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森嘎村村民达瓦次仁家的房子也受到损毁。“多亏全国各地同胞们的全力支持,我们才能这么快搬进新家。”达瓦次仁告诉记者,8月,他们一家已经在宽敞明亮的新家安顿下来,通过电视直播,全程观看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作为拥有上千公里边境线的阿里地区,近年来,扎实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边境乡镇的水电路讯网、教科文卫保等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普兰糌粑、札达苹果、噶尔蔬菜、日土白绒山羊等“一县一品”边境特色产业初具规模。

  我区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民族地区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

  在全国率先建立15年公费教育和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常态化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对包虫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及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农牧民群众白内障等进行集中救治;适配高原的新型炊具产品,解决传统炊具的安全隐患与功能短板,让各族群众生活更舒心;聚焦边境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一点点生活质量的提升,一步步团结基础的夯实,共同绘就了一幅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安定繁荣、人民幸福安康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从藏北草原到醉美林芝,从珠峰脚下到雅江两岸——辽阔的雪域高原上,各民族正如石榴籽般紧密相连、团结奋进,心向党、跟党走,共同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