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西郊的西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无障碍通道蜿蜒穿过绿植环绕的庭院。
56岁的拉玛正在庭院里散步。每天早上,护理人员都会熟练地向他用手语比出“早上好”——掌心向下抬起手掌,再缓缓向外展开伸出拇指,这是托养中心无声的早安问候。
2021年投入运行的西藏自治区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现有托养床位82张,在托残疾人75人,配备了49人的专业托养服务团队,为西藏重度残疾人提供24小时全日制集中寄宿制托养服务和全生命周期的关爱服务。
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拉玛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因无儿无女、妹妹也无力照料,2023年他被送来托养。
“最开始照料他时,拉玛比较抗拒我们,经常会憋得满脸通红。”托养中心护理主管德吉回忆。转机藏在日复一日的“早上好”里,他们逐渐开始用手语搭建沟通的桥梁。
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初,西藏受残联监管的寄宿制托养服务机构共设置床位393张。
不断织密的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推进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化作一座座坚实而温情的桥,稳稳地托举起一个个人生梦想。
在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之家内,唐卡画室的颜料香与手工艺坊的木屑味交织,墙柜里摆放着马包、藏戏面具、切玛盒等手工艺品,这些都出自残障人士之手。
西藏残疾人之家负责人觉列表示,残疾人之家以经营茶馆、代售非遗产品为主要业务,为残疾人拓宽了就业创业渠道。该项目点还配置了智能无障碍厨房和升降式卫浴设施,通过优化工作环境,使残疾人能够参与社会生活并实现自身价值。
40多岁的益西是重度肢体残障人士,腿部行动不便,他说:“多亏有无障碍厨房,我才能在茶馆当厨师,为大家制作热乎的饭菜。”目前,益西平均每月工资能达到5000元。
今年5月30日,西藏自治区残疾人之家在拉萨揭牌。这个由西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自助互助平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职业培训、岗位推荐等服务,为残障群体搭建融入社会的桥梁。
觉列说:“我曾求职碰壁,如今想帮更多残疾人打破就业壁垒。”觉列是一位特殊的创业者。2009年还在读大一的他,因一场意外不得不与轮椅为伴,在家人支持和社会帮助下,他的公司从2012年制作切玛盒的小作坊,已发展成为拥有52名员工的合作社,其中33名员工都是残障人士。同时,他也成为西藏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
“从最初获得8.5万元的创业资助金,到如今累计获得西藏自治区残联和拉萨市残联80余万元的专项扶持,有社会各界的包容与托举,我们敢追梦了。”觉列说。